【启示篇】自主创新没有统一的套路,重在因地制宜大胆实践。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南京模式,在全国的影响和意义深远:
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在企业,90%以上的研究开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职务发明专利出自于企业,“四个90%以上”的深圳科技创新模式令不少城市羡慕不已。
但自主创新不能事先设定一个统一的套路,南京建设创新型城市,坚持因地制宜,通过大胆实践和探索,摸索出最适合本地区的自主创新之路。南京自主创新的关键是整合资源,实现高校、科研院所的知识资源与企业技术创新资源的对接,建立高校、科研院所的知识创新资源向企业技术创新顺畅流动和转移的社会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开放和吸收国内外资源的发展机制。
南京的自主创新模式引起各界高度关注。洪银兴领导的课题组历时一年,对南京自主创新的模式和路径进行了研究,拿出了3万字的《基于科教资源优势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南京模式》的报告。
报告指出,南京独特的自主创新的崭新模式,可以用“12345”来概括——一大平台、两个机制、三路大军、四大载体和五大领域。
一大平台,即基于科教资源优势的、促进科教成果转化和资源整合的官产学研结合的平台。两个机制,就是“市场机制+政府强力推进机制”。三路大军,即地方政府、高校和科研机构、企业三路创新大军。四大载体,就是从技术链路径上形成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各类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各类科学园科学城,以及各类国家级开发区”四大创新载体。五大领域,指技术创新和技术转移在“电、汽、化、新、服”五大高科技产业重点突破,也就是电子信息产业、汽车工业、石化工业、新型的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成为创新型城市的产业支柱。用一句话概括来说,就是依托全国科教中心优势,在“两个机制”的共同作用下,通过“三路大军”的协同努力,借助“四大载体”,把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知识创新资源,通过有效的技术转移机制,集中地配置到“五大领域”为主的城市支柱产业上,探索并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驱动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路。
南京自主创新的贡献不仅表现在南京本地,而且其影响遍及江苏省和全国。南京一方面每年向全国、全省输送了很多高级专门人才,另一方面有很多科技成果转化到全省、全国。南京的自主创新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外溢效应十分巨大,这也反映了南京区域创新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自主创新的南京模式,为我国特大型城市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了一个十分鲜活的、具有推广价值的案例。
“创新应该紧紧与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与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广泛的支持,才有持久的、长远的生命力,这样的创新实践,才是更重要的实践。”罗志军一言以蔽之。
“技术创新的生命力在市场,动力和活力也在市场,不仅要按照科技工作来组织,更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来推动。没有市场导向、没有产业支撑、没有企业主体作用的发挥,科技创新就成为无源之水。”市长蒋宏坤如是说。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要求“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全面发挥科技创新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功能和作用,是南京自主创新的立足点。
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实践,为南京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提供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桥梁和纽带。在这个进程中,南京走出了自主创新的新路径,实现了经济发展模式、自主创新模式与科技转化模式的同时转型,为南京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核心动力。南京开始实现由“大经济”到“大科技”的战略转型,使南京的核心竞争力逐步实现质的飞跃,南京由经济中心、文化中心、科技中心城市转型为重要的创新中心城市。
(编辑:王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