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经济健康发展 自主创新闯出南京模式
[ 2007-03-03 15:52 ]

【路径篇】一个平台两个机制,30条意见保驾护航,打破创新资源分割、创新活动封闭、创新成果扩散渠道不畅的局面:

自主创新是一条新路,“闯”有技巧,“立”在水平。

“当务之急要搭建一个平台、健全两个机制。一个平台,就是有形与无形相结合、功能完备、运作高效的科技创新转化平台;两个机制,就是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双向互动机制,政府推动激励机制。”在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上,罗志军一语道出南京基于科教资源优势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现实路径。

成贤街118号,南京科学会堂一楼大厅。一个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于2006年4月18日正式亮相。记者在这里看到,技术供需信息不断滚动刷新,各类服务项目集中办理。登录南京科技创新资源网,点击网页“大型仪器”子项,“南京市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就会跃上屏幕,这里拥有775台(套)入网大型仪器设备、9家专业测试服务中心和强大的专家组等资源,以多种形式免费为社会提供服务,为科技创新和技术创新开设了一个“网上公共实验室”。

整合南京科教资源,把科教优势就地转化为又好又快发展优势,推倒横在产学研之间的屏障,南京市政府主动担当起了地方政府和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的发动机。创新资源分割、创新活动封闭、创新成果扩散渠道不畅的局面正不断被打破。

鼓楼区,南大——鼓楼科技园投融资平台组建,吸引国际风险投资机构集聚,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近一年时间的运作,德同基金、美国富吉、西班牙普凯等机构入驻,7家企业与风险投资商签订了投融资协议。

滨江开发区,滨江科技孵化中心已基本建成,整个中心将无偿提供给南京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使用。中心旁边是1.5万平方米的孵化基地,所有科技成果的小试、中试都可以在这里完成,并可以就近找到转化的企业。

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启动建设园区科技服务中心,与南京工业大学以及社会投资主体共同构建科技创新平台,并计划年内建设3个企业工程技术中心、5个研发中心。

政策的支撑必不可少,2006年,一系列利好政策相继出台。

市委、市政府出台的促进科技创新“三十条”意见,目标到2015年,建成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创新型城市。

“设立市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市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新获中国名牌产品和全国驰名商标的企业,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市科技功臣奖金额度从10万元提高到50万元”……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徐康宁教授说,创新源泉来自多方面,“制度效应”发挥着具有较强的支撑性作用。南京正主动地为这种“制度效应”的形成去营造政策、人才、文化、舆论等环境,为创新开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