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的装饰美
俗话说“三分人才七分妆”,这说明化妆对于皮肤的重要性,因此古今中外的妇女都是依靠化妆来美饰肌肤,满足自我美化的愿望。
对皮肤的装饰源远流长,早在人类进化初期,人们就已经懂得了利用自然界的色素来装饰自己。古人称美容为“嫩面”“妆粉”。在浓明臣的《竹枝词》中有“女儿妆粉采莲来”的词句。三国的曹操将妇女画眉称为“仙娥妆”。在南北朝时代,梁简文帝有《美人妆师》,书中曰:“娇羞不肯出,犹言妆未减,青黛随眉广,胭脂逐脸生”。清代慈禧太后为了返老还童,更是驻颜有术,在容貌上大下功夫:脸抹鸡蛋清,身洒玫瑰汁。如今,化妆对于皮肤质量的维护和提高越来越重要。俗话说“晚上化妆,胜于身上的新装”。今天的人们已经懂得了实现自我情感表达的一种强有力的方式——修饰美化自己的容貌。
素与妆是对立的两面。所谓素,就是素面朝天,不施粉黛。所谓妆,就是淡妆浓抹总相宜,总之不管是素还是妆,都要以突出女人的美艳为目的。我们先来看“素面朝天”的典故。
宋乐史《杨太真外传》记:“(妃)有姊三人,皆丰硕修整,工于谐浪,巧会旨趣。每入宫中,移晷方出。……虢国不施脂粉,自炫美艳,常素面朝天。”虢国夫人敢于素面朝天,是以天生丽质为本钱的。《说苑·反质》说:“丹漆不文,白玉不雕,宝珠不饰,何也?资有余者,不受饰也。”实在是一个十分简单的道理。后来王粲《神女赋》用“质素纯皓,粉黛不加”来描写美人,庾信用“自红无假染,真白不须妆”来赞美佳丽,实际上都是在强调她们的天生丽质难自弃,也是在反衬她们的惊人美貌。但是,这些只是说明了一个道理:“绘事后素”,自然的、先天的、发育成熟的、质地纯净的容颜是女人皮肤美的基础,但是并不能说明化妆不能增加或是改变女人的面貌。实际上,自古以来,美就是与化妆相伴而行的。
宋高承《事物纪原》:“秦始皇宫人悉红妆翠眉,此妆之始也。”实际上,从人类学的观点看,化妆或装饰的起源要比这早得多,几乎是从原始人对美有所认识时就开始了。其后,化妆及化妆术便千变万化、种类繁多起来,并且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潮流,一种自觉的认识,一种文化。东汉有啼妆,三国魏有晓霞妆,南北朝有半面妆、梅花妆、额妆、醉妆,唐宋有泪妆,总之是在不断推陈出新,层出不穷。后世诗文和笔记小说中关于化妆的记载也很多,唯一的一个例外是北周武帝曾禁止天下妇女施粉黛,因此除了宫女之外,民间女子清一色的黄眉墨妆。不过这也可见当时化妆风气的浓厚,所谓禁止天下妇女化妆,只是皇帝的矫枉过正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