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是先生》坚持闹中取静
山东卫视和唯众传媒联合制作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扬节目《我是先生》播出后收视、口碑双丰收,仅前两期节目的网络视频点击量就突破300万,引发业内外极大关注。
在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近日主办的“泛娱乐时代电视文化节目的坚守与创新——《我是先生》节目研讨会”上,主管部门领导、学界专家从多个角度评析了该档节目,并围绕文化节目如何在新形势下坚持挖掘文化内涵,创新节目样式进行了探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源泉、根脉,《我是先生》的成功说明国内电视界同仁应有信心做好自己的文化原创类节目。”
凸显媒体文化担当
山东广播电视台台长吕芃表示,山东作为孔孟的故乡,对于文化传承理应承载着更多使命。“在当下,弘扬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优秀师道文化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这也是促使我们把《我是先生》作为匡正世道人心的一个具体切入点。”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陆绍阳认为,这样的节目表达方式对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常有效:“《我是先生》涵盖了国民教育、民间传承、礼仪规范、政策引导、舆论宣传和文艺创作这六大传播传统文化的途径,一个节目能做到这一点就非常了不起了。”
“面对互联网的冲击以及泛娱乐化的环境,《我是先生》在挑战中迎难而上,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和传扬的担当。”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俞虹说道。
作为一档叫好又叫座的文化节目,《我是先生》是如何在当下众多的娱乐节目中成功突围的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周勇认为,《我是先生》的过人之处在于将文化特质与当下流行的电视节目形态进行了特色化和本土化的融合与改造,在节目里选出来的这些老师,他们是真正从传承文化、教诲众生的出发点去做节目,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品质。也是这个节目与其他同类节目的一个重要区别。
“节目去除了说教气,也有密集的故事传播。”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信息所所长李岚、中国社科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淞不约而同地对节目叙事手法做出了高度评价。李岚认为,要想讲好中国故事,必须在每一个原创节目中把中国精神体现在里面,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命题。所以,讲好中国故事一定要体现千姿百态的中国风格,《我是先生》做到了。
面对当今卫视季播节目的趋同,冷凇认为,资源差异化对中国电视的发展很有帮助。《我是先生》的尝试不但满足了社交需要、宣教需要,还带有解密属性,引发人们的怀旧思维、启迪思维。因此,对当下真人秀节目的形式与内容是很好的借鉴。
听取专家的发言后,高长力强调,电视节目不应只满足低级娱乐的需求,更需要发挥其积极作用。电视是娱乐的工具,也是教育的工具,有些人偏重其娱乐功能,忽视其教育功能,这对社会发展、民族振兴都是一种可怕的思想倾向。因此,一定要把电视的教育功能放在首位,将其挖掘出来。
节目样态“不拘一格”
在本次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对于《我是先生》区别其他文化节目的样态创新也给予了充分肯定。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苗棣用“不拘一格”评价了节目的模式,“唯众传媒一贯的追求就是让有意义的内容做有意思的表达,节目形式不拘一格,创新性很强。《我是先生》在创新性上,抓到了一个很巧的形式。通过一个模拟小型教学竞赛的有趣方式,传达了非常有意义、有效的真实信息。”
“真人秀历经了几代变化,从当年的秀知识、秀技艺、秀身体、秀声音,到今天走进了秀文化的时代,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与会专家学者认为,《我是先生》是一个闹中取静的节目,这种静来自于对当前流行的电视节目形态的一种特色化和本土化的改造;体现在整个节目形式表达上的张弛有度,更在高雅和通俗之间找到了很好的结合点。
周勇谈道,整个节目的节奏感不疾不徐。节目中“好学团”的设定,和其他节目所谓的导师团、嘉宾团动辄指手画脚的形象有很大区别,体现出一种沉静之中的张力。而冷淞则为节目样态做了更为详尽的“解码”,他认为,“好学团”铸就了一个平等沟通,甚至带有请教语态的节目氛围;山东评书说书人的引入使节目在坚守文化的基础上做出了改良性的创新;多元学科的先生授课为观众提供了应有尽有的选择。
“制作这档节目是想最大限度地把正能量挖掘出来,做出不仅养眼更养心的作品,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担当。”唯众传媒总裁杨晖介绍说,“节目选择先生有4个标准,讲课有实力、教学有成果、表达有特色、为师有情怀。另外,节目组在微信上开创性地做了微课,邀请了10位最受欢迎的老师在微信上开课。10期节目下来,吸引了近5000人参与。因此,这个节目能够带动全民学习的欲望和冲动,同时也通过互联网延长了和观众亲密接触的半径。”(记者 李雪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