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社会百态
求真周刊:“最严党纪”遭断章取义 阎肃“被去世”
2015-11-05 09:23:00
 

  人民网北京11月5日电 党员不允许炒股、不能参加老乡会?近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遭遇“断章取义”。有传闻称“阎肃老先生去世”,这也引发了网民对虚假“名人死亡”报道的反思。上周还有哪些不实传闻?“求真周刊”与您一起回顾热点事件,探寻事件真相,揭秘谣言“背后的故事”。

1. 党员不允许炒股?老乡会不能参加了?你想多了!

  【传闻】近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对外公布,引发各界关注。其中几条新表述成为关注的焦点。有人断章取义认为党员不能炒股了,也有人战战兢兢,难道老乡会、同学会都不能参加了?

  【真相】“党员不能炒股”是误读,党员依法投资买卖股票行为没有问题;党员包括领导干部在正常范围内的老乡、校友、战友聚会并不违反党的纪律,依然可以照常进行。 [详情]

  【点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一出,几条新表述立刻成为关注焦点,以致中纪委与媒体纷纷发文释疑、解读。通过整理,发现网络上对于新《条例》部分内容的炒作,除了一些网民是出于好奇心与玩笑心态的调侃外,也有断章取义、以偏概全者,更不乏有人“揣着明白装糊涂”,故意就几条新表述大做文章。由于个人水平不一,新《条例》被误读与错解,属正常现象。比如,就“党员不能炒股”这一条规定,第八十八条开始的表述是“违反有关规定从事营利活动,有下列行为之一……”,也就是说,前提是“违反有关规定”。而是否可以参加老乡会的条例,也是有一定前提的。小编提醒部分理解偏差的网友,提出质疑之前,请详细阅读上下文。而个别故意曲解者无端挑起是非的行为,既危害党和国家的利益,又于自身无益。

  2. 阎肃老先生去世?家人辟谣 称将追究法律责任

  【传闻】10月27日,据自媒体爆料,著名剧作家、词作家阎肃老先生去世,引发众网民的怀念。

  【真相】人民网文化频道记者联系阎肃家人证实,阎肃系因病住院,去世消息为虚假消息。对于谣言,阎肃家人很气愤,并称将追究造谣者法律责任。随后,腾讯新闻等媒体致歉。 [详情]

  【点评】其实名人“被去世”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刘德华、成龙等都是“被去世”过的明星。然而,为何这则假消息发布之初,立马像被打开的“潘多拉盒子”一样,迅速在网络上蔓延开来? 首先,从“阎肃去世”被广泛传播的事件,暴露出了人们在使用社交媒体上的“跟风病”,对事情或现象,缺乏“等一等看”的耐心,对“不完全可信”的消息没有考证一下的兴趣,体现了社交媒体的浮躁心态。其次,是出于对信息源的单方面“信任”。在这场“死去活来”的反转剧中,歌手于文华的微博成了一些媒体的主要信源,而首先发布消息的媒体成了其他媒体的信源。最后是发布信息前的核实程序的缺失。媒体公信力的核心是求证与质疑,但因求证的速度和质疑的成本远比抢新闻、抄新闻、拼新闻高,遂使这种反转新闻的风气“吹起来”。为严肃网络信息传播道德和规矩,还网络一个健康环境,除了需要法律法规保驾护航,仍然需要网民和媒体自觉维护。

  3. “安徽阜南拆迁致七死”系谣言 网传视频疑似车祸

  【传闻】近日,有网民称,安徽阜南县因拆房引发纠纷,一家1七口被杀死,并上传了一段数人身上带血躺在地上的视频。

  【真相】经过阜南警方的观察,该视频中的背景与今年10月河南信阳的一起车祸报道中的图片十分相似。记者检索发现,今年10月11日,河南信阳商城县发生一起车祸,造成7死3伤。阜南警方官方微博10月25日发布辟谣。11月2日,阜南县公安局通报称已将网上传播谣言的女犯罪嫌疑人曾某依法予以刑事拘留。 [详情]

  【点评】“车祸”旧闻“回炉再造”,一方面曝露出网络谣言背后的一些人望风捕影、添枝加叶、无中生有、主观臆断、心存不良,在互联网上热衷于造谣、传谣,对于自己敲响键盘失掉责任底线的行为,没有悔悟感。另一方面,又为网络良好风气“捏了一把冷汗”。网络谣言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传播后果重。在“安徽阜南拆迁致七死”的假新闻曝出后,有一些网民,不顾谣言本身已造成的伤害,节外生枝,继续主观揣测“拆迁背后的故事”。更是说明了谣言本身产生的蛊惑、恐慌、误导等负面影响,就像瘟疫一样害人,扰乱人心。

  在倡导做有高度的安全意识、有文明的网络素养、有守法的行为习惯、有必备的防护技能的新一代“四有”中国好网民的同时,法律法规也与时俱进,近日公布的《刑法修正案(九)》中规定,11月起,在网络或其他媒体上散播虚假信息,最高可获刑7年。希望在道德为主,法律相辅的环境下,网络生态可以越来越好。造谣者们这回可长点心吧!

  4. 吃了“致癌物” 未必得癌症

  【传闻】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评估了红肉和肉类加工品的致癌性,26日发布结论认为,食用红肉可能致癌,因此将之列为“致癌可能性较高”的食物,列入第二级A类致癌因素,同时将肉类加工品列入第一级致癌因素。结论公布之后,引起广泛关注。很多人在疑惑红肉和肉类加工品还能吃吗?

  【真相】首先,其致癌物分级依据其得到的致癌证据是否充分,并不表示这些物质的致癌风险大小;其次,致癌物和是否得癌症不能简单对应。癌症是多种因素而非单一因素造成;最后,放弃吃红肉完全没必要。相比之下,食品卫生和膳食均衡更值得关注。[详情]

  【点评】上周,“红肉致癌”、“培根等同于砒霜”的消息引爆了社交圈,网民直呼“还能不能愉快的吃肉了”?实则,该结论有“过于耸人听闻”的嫌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的专家观点称,癌症的病因非常复杂,并不能归因于任何单一的原因,比如肉类。不能因此而说明红色肉类与任何类型的癌症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近几年,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社会上关于食品的各类谣言也是层出不穷、屡禁不止,甚至引发信任危机。这怪不得食物,也怪不得大家!究其根本是社会诚信体系出现了问题。一方面囿于众多安全事故,公众对公权部门保持着天然的怀疑心态,甚至“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另一方面,遇到卫生公共安全事件时,一些监管部门在信息公开上不及时,既没有做好未雨绸缪,又没有做好公开透明,在后续处理上没有跟上进度;第三,公众对基本常识的缺失,也是导致谣言得以广泛传播的原因。小编认为,白肉、红肉该吃还是得吃,膳食均衡、合理搭配更重要!(孝金波 王醒)

  你“中谣”了吗?: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人民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