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辽宁大连斥资50亿元建造山寨版的“水上威尼斯”引发了广泛的争论和批评。批评者认为,尽管没有侵权的问题,但一味地拿来,仿造的园林建筑,并没有自身的文化特色,不但经济效益难以达成,文化效应更无踪迹,短期行为伤害的不仅仅是已经付出的成本,更伤害着自身的文化建设。
“盛世造园”原本也是正常行为,但问题在于,文化的建设需要更加严谨的规划和更加广泛的基础,才能获得公众的认可。对此,著名学者杜猛表示:“建筑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中重要的载体和表现方式,不可没有,但同时,只有建筑文化,甚至只有建筑而没有文化的行为,并非真正提升文化的正途,过分地逐利,对钱的追求远大于对文化的追求,将会造成一系列的问题。”
文化和钱的选择题
文化建筑的兴起已经多年,但同时批评的声音也从未断绝,追究其原因,不是文化建筑不可行,而是建筑缺少文化。
埃菲尔铁塔、狮身人面像、凯旋门、欧洲小镇、美国国会大厦、罗马斗兽场、白宫,正如批评者所言,“一直在模仿,从未想超越”,“万国公园”式的模仿,最终不可能打造真正的城市文化。杜猛说:“我们总是想着把所有人类建筑文化的遗产照搬过来,使得自己与众不同,追求很多,但事实上做不到。不仅仅是模仿外国建筑,还有模仿古建筑的,比如在北京,以前就有很多这样的东西,把古建筑的雕梁画栋安到高楼大厦上,以为是文化,但实际上很难获得人们的认可,因为这些假文化建筑并不是文化的载体,达不到提升城市文化的目的,只是让城市变得不伦不类。”
艺术和文化的追求,可能无法排除物质的因素,但仅有物质,绝不能造就文化。杜猛说:“对于那些仿造的建筑而言,文化艺术追求的真实性很难确认,不可能说简单地冠以文化的名义,它就会真有文化,实际上结果往往是相反的,但依旧有很多人不断地做这样的事情。”
固然,文化往往会以一些外在的形式表现,但形式不是文化的所有,而且建设文化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为什么会不约而同地选择建筑呢?杜猛说:“在文化的追求上,被选择的其实不是建筑,而是钱,是地。根本还是短期效应。比如说,鼓励文学创作,一方面短期内难见成果,一方面即便有了成果,也很难说是谁的功劳,其他诸如音乐、绘画等等,都是如此。而建筑无疑是合适的选择,见效快,业绩明显,而且还有税收等等物质的利益。所以,很多时候,说起来是在促进文化建设,但做起来,却是赚钱忘了一切。纵观这些年来各种各样的文化建筑,只要是商业的,就没有真正能让人记住的。鸟巢不是商业的,所以鸟巢让人记住了,但是鸟巢只有一个,以文化为名的建筑却比比皆是,而且还在增多。”
文化不止有建筑
建设一个城市的文化,可能需要百年之功,乃至更久,然而,现实的利益驱动下,谁能等得了百年?
教育、人才、创新……建设文化,有太多可做并且急需要做的事情,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扶持文化、发展科技、培养人才种种投资,最终却大多落到了房地产中。杜猛说,“地产变成这个社会最具有驱动力的东西,怎么也停不下来,问题还是处在分配的规则上,出在管理者对于文化,对于发展的认识上”。
建筑当然需要有,建筑的文化同样不可或缺,但建筑不是唯一表达文化的方式,杜猛说,“首先,建筑是一个民族综合文化的体现,就跟罗马柱一样,它是一个民族、区域文化的重要表现。我们也有自己的建筑文化,斗拱飞檐、雕梁画栋、天人合一等。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文化的集中体现,往往在两方面,一个是书籍,一个是建筑,他们有代表性而且留存久远,影响广大。如果没有了这两样东西,可能文化的记忆就会缺失很大的部分,可能就要靠考古去了解历史文化了。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对于建筑的追求,需要真正融入到文化之中,而不是以文化之名大肆建造,甚至把建筑看做是文化建设唯一的途径”。
这些年来,随着文化的发展,各种引起争议的大型建筑乃至建筑群层出不穷,但真正得到好评的却凤毛麟角。杜猛说,“好的文化建筑没有创造出来,不是我们没钱,而是对钱的追求远大于对文化的追求。很多时候,城市文化的建设最终都变成了建筑,但做出来的却是太多糟粕,太多假文化,文化掩盖之下的,是对利益的追逐。”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和文化建设并没有真正融入城市生活有关,杜猛说,“地产几乎要变成文化建设唯一的方式,原因之一和管理的方式有关,权力对于文化建设的介入太多,一个城市几千万人、几百万人,但是决定怎么建设文化,甚至决定房子怎么建的,只有三四个人。”
圆明园式的陷阱
文化产业园、动漫创意园、影视文化园……太多的文化建设,最终都变成了盖房子的事业,都变成了商业。
地产的发达不能说全是坏事,但只有地产的霸权,却会带来更加深远的社会影响,同时也与文化无益。杜猛说:“追求真正的建筑文化没有问题,但虚假的文化建筑没有意义,反而会有很多负面的影响。就好像圆明园一样,靡费奢侈,耗费无穷财富,但结果不伦不类,模仿性的行为本身无法承载和发展文化,于国无益,于民无益,最终还引来觊觎,毁于灾劫。再如挪用军费建造的颐和园,当然北洋水师的败北,甚至是之前的灾难圆明园之劫,根本是当时国家的落后,国力的衰弱以及腐败问题,但是像圆明园那样建设,本身就不应该。”
房地产是低效率产业,大量的模仿的园林园区建设,更无益于文化进步和社会发展,同时也使得房地产的暴利行为多了一层文化的保障。但结果却并不如人意,甚至恶俗遍地。另一面,房地产独大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却缺乏有效的纠正机制,不合理的分配机制,过高的房价让年轻人负担沉重,挤压人们的生活空间、降低人们生活水准带来的房地产繁荣以及短期利润也难以持久。杜猛说:“这些问题其实已经说过很多,但光有警惕,光呼吁是不够的。需要一些具体的措施来改变现状。”
如何才能改变地产霸权带来的问题,如何才能让文化建设不再变成盖房子?杜猛说:“首先要改变权力介入过深的问题,应该遵循文化发展本身的规律,打造一个适宜文化发展的环境和平台。其次,防止过度的利益驱动。”
数十年的惯性难以扭转,但并非不可扭转。杜猛说:“不好改,但可以改。根本在于改变观念,不仅是改变对文化的观念,也要改变发展的观念。今天我们讲可持续发展,讲转变你产业结果、转变发展模式,其实都是在慢慢改变以前那些不适应社会发展的东西。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文化和利益不矛盾
把文化建设变成盖房子,对文化无益,对社会无益,对这个社会中的大多数人也无益。但是转变模式是一件艰难的事情,杜猛说:“这需要全民素质的提高,也需要城市管理素质的提升。听起来这样说很笼统,但别无他法,而且也不容易。”
即便不容易,也要努力实现。杜猛说:“最关键的是,我们还处在一个高速发展、升级换代的时代,社会还没有完全培养出一个合适于文化发展的机制。在这个变动不居的时代,大家都在追求速度,追求短期效益,在抢钱,商业如此,艺术如此,文化亦如此。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是传承久远的东西,但是要真正做好却很难,建筑文化尤其难做。我们有多少大名鼎鼎却饱受非议的城市建筑?以北京来说,双安商场、城乡贸易中心,国贸对面的那个建筑……那么多糟糕的建筑,那么多模仿的文化,成了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根本还是对于文化的观念问题,‘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式的发展,其实不过是‘过把瘾就死’的结果。”
所以,改变文化建设的模式很重要,而改变的契机,在于理顺利益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杜猛说:“我们身边有许多为了利益牺牲文化,或者以文化之名追求利益的现象,但这不能说明文化和利益是不能两立的。恰恰相反,他们之间是可以结合的。在一些发达国家,有很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机制,使得两者得以结合。使文化的事业能够得利,而想要得利,必然要有文化底蕴。这样的关系是值得学习的。我们今天是反其道而行,真正做艺术、做文化的,总是贫穷,没人买单,就好像我们的社会,当个好人,成本太高。反过来,投机取巧的、打着文化的幌子去疯狂逐利的,却能获得暴利。这样的关系,整个错位了。所以,我们的社会,需要改变这样的状况,需要扭转错误的观念,是真正沉下心来做文化的人可以得到保障,让那些恶俗的东西无利可图,这样的环境才能让我们社会文化、城市文化真正得到发展的空间。”
北京晨报记者 周怀宗
杜猛
著名学者、房地产经纪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