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社会百态
东晋桓温平定袁真叛乱 听从郗超建议决定废掉皇帝
2015-10-20 09:26:00
 

  桓温逃回南方后,太丢人了。他本来到北方“踢场子”,并不是真的要报仇雪恨,只是为了在南方人面前炫耀自己武功有多高,让大家心悦诚服地推他为“新掌门”。没想到被慕容垂一拳就揍趴下了,灰头土脸地跑回来。无颜见江东父老啊,怎么办呢?

  桓温采取了两项措施,试图把失败的事实紧紧捂住。

  孙盛殷浩有次著名辩论

  第一、不许大家乱说话,所有的报道都必须按统一口径,不要借题发挥,不要再去追问真相。

  结果遇到个勇敢揭盖子的人,白纸黑字写了下来,还要传给后人。相当于在桓温的伤口上撒把盐,留下永远的疤痕。

  这个人叫孙盛,字安国,是个史学家。他祖上也是当官的,算是出身名门,但家境已不富裕。他也不想靠“拼爹”吃饭,从小到大,手不释卷,年轻的时候就以博学多才闻名。殷浩是清谈的一流高手,能与他抗衡的,孙盛也是一个。

  两个人曾经“华山论剑”,单独搞过一次辩论赛,双方来回拆招。大战了几百回合,耗尽全力,都找不到对方的破绽。

  下面的仆人把饭菜端上来,凉了又热,热了又凉,都已经好多遍了。双方全神贯注,甩动着手中的拂尘,甩到最后,拂尘上面的毛全部脱落,落满在饭菜上。

  两个人从早晨斗到晚上,忘了吃饭。最后都累瘫在地上,殷浩说:你不要做强嘴的马,我就要穿你鼻子了!

  孙盛接口说:你没见过挣破鼻环的牛吗?当心别人会穿你的腮帮子!

  这两句话实在有点绕,是什么意思呢?

  驾驭者为了让动物听话、不伤人,在马的嘴上戴嚼子,在牛的鼻子上穿金属环。殷浩把孙盛比喻成死不松嘴的马,却要穿鼻子,是明显的疏忽。

  孙盛反驳他:自己不仅是能挣破鼻环的牛,还要给你这头马穿腮帮戴上嚼子。

  在最后一刻,殷浩的头也晕了,孙盛依然保持清醒。毫厘之别,已决高下。

  有两本《晋阳秋》流传

  孙盛少年的时候就比较犟,到了晚年,更加狂傲。

  他长于清谈,但实在不是一个清官。别人分析是他穷日子过得太多了,在长沙太守任上明目张胆地贪污受贿。上级派“纪委干部”下来检查,查出了很多问题,但因为他的名气太大,没有把他“双规”,或者单独谈话。本来想做“睁眼瞎”,这件事就算了。

  没想到,他是“没事找抽”型。主动写了一封信给桓温,把这些“纪委”的人痛骂了一顿,还卖弄文采,说他们既没有像凤鸟一样威严的仪态,也没有像鹰鹞一样搏击的勇猛,在湘川无所事事地晃悠,是一头怪鸟。(进无威凤来仪之美,退无鹰鹞搏击之用,徘徊湘川,将为怪鸟)

  类似于骂一个男人:长得不帅,又不阳刚,像个太监。

  桓温看到信,又派人重查,“纪委”的人彻底被搞火了。一点也不手软,在他家里查出了大批赃物,立即把他逮捕,关进囚车押送到州里。但州的领导爱惜他的才华,又把他放了。此后又出来做官,活到了72岁。

  他的才华主要表现在史学方面,代表作是巨著《晋阳秋》。

  孙盛是桓温的部下,征蜀、北伐,他都参与了。虽然桓温对他还算不错,但他有文人的骨气,一点也不给老领导面子。

  《晋阳秋》中有一段“枋头之役”,他是亲身经历者,记录当时真实的情况。桓温看到后很不高兴,对孙盛的儿子们说:枋头之役固然是失败了,也不至于像你家老头子写的这样。如果这本史书流传,将会关系到你们一家人的性命。

  儿子们回家后,一起跪在孙盛面前,要求他修改。孙盛治家很严,儿子们头发都白了,但在他面前还是规规矩矩。孙盛坚决不肯改。

  儿子们嚎啕大哭,最后没有办法,偷走《晋阳秋》,瞒着他作了修改送给桓温看。孙家才算逃过一劫。

  但是孙盛另外抄录了一份,寄给了燕主慕容暐。一直到孝武帝司马曜时,广泛地搜集各种异闻奇书,才有人在辽东发现了《晋阳秋》原本,拿东晋的版本比较,发现很多地方不一样。

  从此,两个版本同时流传。

  袁真做了替罪羊

  桓温的第二项措施是:推卸责任。找的替罪羊是北伐另一路军的统帅豫州刺史袁真。

  桓温逃到南方后,赶紧征发徐州、兖州居民修筑广陵城(今扬州市),防止北军南下。征役本来已经特别频繁,加上当时瘟疫流行,所以死亡人数达十之四五,老百姓骂声一片。

  桓温知道要给民众一个交代,于是召开新闻发布会,说:这次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袁真没有打通石门,应当贬他为庶人。

  袁真听了大怒,认为桓温的大败是自己水平太差,与石门一毛钱关系都没有。于是上书朝廷控诉桓温的罪状。

  建康明知道是桓温的过错,但“被告人”太强势,不敢处理,装呆置之不理。

  袁真见这个朝廷太懦弱无能,自己迟早要被送上军事法庭。走投无路之下,占据寿春反叛,又向前燕、前秦都送上了降书。

  桓温的精锐部队基本损失殆尽,想收拾他已力不从心。只好派人镇守历阳(今安徽和县),防备袁真。

  前燕和前秦,不论哪一方南下救援,以袁真为前锋,很容易攻下虚弱无力的建康。

  然而历史就是这么巧合,这时王猛正准备灭燕,高度紧张,谁也没有功夫腾出手来。袁真只好忍气吞声,不敢轻举妄动,第二年,袁真生病死了,他的儿子继任。

  前秦正在进行灭燕的最后决战。桓温经过了一年的休整,终于拼凑出一支2万人的新军,把寿春团团围住。面临这座小小的城池一时还攻不下,一直围了4个多月,到了370年1月,城内弹尽粮绝,才被攻陷。

  桓温把袁氏后人送到建康,当众处决,他们的妻子、女儿全部赏给有功的将士。

  桓温决定废掉皇帝

  桓温才觉得稍微有了一点颜面。他问郗超:这一次寿春大捷,能洗刷枋头之败的耻辱吗?

  郗超说:有识之士可能还不会完全满意。

  桓温问:那还有什么办法呢?

  郗超说:你既然身居高位,要想平息天下所有的责难,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行废立大事,那样才能树立权威。

  这一句话的意思是:所有的人都知道你要反,属于“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还在扭扭捏捏反而被人看不起。桓温不再纠结了,决定捅破最后这层窗户纸。但废掉皇帝并不是小事,总要找个捧得上台面的理由。

  于是东晋史上一件轰动全国的奇闻发生了。

  扬子晚报记者 杨民仆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扬子晚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