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惠民生、聚民心、促和谐”为主题的“海淀社区公益大讲堂”自启动以来便受到社区居民的广泛好评。9月16日,海淀区社区服务中心召开阶段性总结会议,分析优势、认清困难、广集民智、群策群力,探索更恰当的方式推动海淀社区公益大讲堂项目往纵深发展,使其成为海淀区品牌性服务工作,期冀借此大力提升社区居民文化素养,全面提升社区居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于显洋、海淀区社区服务中心主任张格华出席会议,曙光街道、花园路街道等多个街道中心主任参会。
海淀区社区服务中心委托克里斯文化培训学校对大讲堂项目负责组织实施工作,自7月17日大讲堂首次开讲以来,共举办了8次讲座,直接参与课程的居民达600余人。课程设置应合居民需求,取得阶段性成果。例如,8月8日是新人登记结婚的高峰日,大讲堂邀请全面著名婚恋专家张旸开展题为《解读幸福婚姻的密码》课程,现场参与人数众多。
曙光街道、花园路街道中心主任介绍了项目的实际开展状况,提出了在开展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如宣传力度不够、居民参与度有待提升、课程方式需改进等。目前,海淀社区公益大讲堂项目在居民中有着强大的需求空间,项目邀请专家、教授等知名学者保证了课程的专业水准,内容贴合民众日常生活,能够切实地解决居民的疑难问题。在运行中,项目主要依靠居委会来落实,组织人员基本集中在老年人群体。
中国人民大学于显洋教授与参会人员积极进行了讨论,大家建言献策提出了多项建议,例如:公益大讲堂可由固定场地变为在各街道轮流开课,将课程开到居民身边,将宣传做到居民身边,以增加参与度;参与的志愿者可多选用文化行业的公益人,以提高课程文化素养;授课方式由单一宣讲改为多方式互动,以增加课程吸引力。于教授特别指出,一方面要从意识上重视,公益大讲堂在居民中有着巨大的需求空间,必定会成为海淀区社区服务的崭新品牌;其次,课程设置可定位具体的服务对象,对不同群体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内容,满足不同需求;再次,开课时间由周末调整为工作日,时间上会更为贴合居民的具体情况,这样也能吸引不同年龄层。 “海淀社区公益大讲堂”正是为了提高居民幸福指数而策划的一项服务,要不断地开展下去。
据悉,海淀社区公益大讲堂是由海淀区民政局主办,海淀区社区服务中心、曙光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和花园路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承办的公益项目,旨在进一步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让百姓“了解自己,发现身边,知晓天下”。从7月下旬开始,每周开展1-2次的课程,课程内容涉及、生活服务、科普文化、法律维权、卫生健康、社区民主、生存环境等六大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