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打包 味道之外的文明
“吃不了兜着走”。
吃完不忘打包剩菜回家。
广州推行“文明餐桌”活动 “打包”文化从广州推向全国
最广州文明风尚
食在广州,在味道之外,内涵早已延括餐桌上的节俭与服务文化。广州近年推行“文明餐桌”活动,从餐桌文化入手,引导社会风尚。
广州人的务实美德有口皆碑,“打包”文化从这里推向全国。广州酒家文昌路总店总经理说,几千元一桌的大排场少了,连以往留给酒家用来熬汤的乳猪头,现在都被客人打包走了。
文/广州日报记者何道岚 图/广州日报记者邵权达
观点
“吃不了兜着走”深入人心
广东省政协委员、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陈日远表示,相对于国内某些地区的餐桌浪费现象,广东的“打包文化”值得褒扬。“吃不了就兜着走的观念已深入人心,这一点上广东绝对走在全国前列。”他同时表示,不仅是在吃的方面,广东还要在别的方面也培育适度生活的文化,不铺张浪费,不追求奢侈。“中国人在奢侈品上的消费能力令世界瞠目,这其实也是另一种浪费。未富先奢,应当警觉。”
把“打包”文化带回老家
随着“文明餐桌”活动在广州推行,不少外出就餐的市民已对每张餐桌上摆放的“文明餐桌从我做起、不剩饭、不剩菜”台卡见惯不怪。7月以来,广州市食药监局共印制派发文明餐桌宣传海报、贴纸、台卡共20余万张,确保企业张贴2张以上“文明餐桌”海报,每张餐桌都有贴纸或台卡。
“实际上,‘打包’文化就是从广州推向全国。广州人的务实美德领先全国。”食客李志林说,在广州生活多年后,自己每年回老家,或者去外地探望亲友,对那些无谓讲究的“排场”顿感不适应。这些年来,“打包”风气也渐渐随李志林等新广州人带回老家,成为一道日渐多见的餐桌风景。
“呐,就点这个、这个、这个、这个,还有这个菜。”“先生,要是3人用餐的话,其实点2到3道菜就够吃了。点多了,浪费食物也浪费钱喔。”
这是“文明餐桌”主题活动的话剧对白。话剧以3人聚餐为主线,通过与餐馆服务员、光盘宣传劝导志愿者的情景对话和道具展示为公众展示了基本的文明餐桌礼仪。
食药监局还引导餐饮单位推出“半例”菜式,“既满足菜式多样化的要求,成为商家招牌,又能便利市民大众,不会造成浪费。”据悉,广州多家大型酒家的厨余垃圾总量在近年来呈现了明显下降。
熬汤用的乳猪头都没了
在文昌路的老字号广州酒家,准备离席的一家人不忘向服务员索取饭盒和塑料袋,把吃剩的肉、菜统统打包带走。“顺手了,根本不用去多想。”刚刚打包了两份菜的罗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家平时已养成了饭后打包的习惯,即使逢年过节或者喜寿宴席也一样,“珍惜粮食,才叫惜福。以前的老人家把这个叫做‘有衣食’。”
潜移默化的熏陶,多年后回望效果昭然。广州酒家文昌路总店总经理丁明举例说,宴席上的第一道菜是全只乳猪,猪头没法吃,以前是酒家熬汤用的重要原料来源。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客人连乳猪头也不放过,全部打包回家。
几千元一桌的排场少了
从多少人对应要点多少道菜,在食量之外,可以看出不同地方在餐桌上的价值观,以及社会风气的蜕变。“南方人一直相对务实。”丁明表示,三个人五六道菜,五六个人点满一大桌,过往在国内多地被视作好客的表现,“吃剩下多少更关系着主人家的面子。”
近年来,广州酒家的宴请风气有变。以前一个小房间,三五千元一桌的大排场,丁明习以为常。如今,一两千元的请客包间成了主流,“现在的人会说,懂得健康饮食才算懂得享受人生。”他表示,以在外就餐习惯为例,广东人重在分享体验,一道菜甚至一碗汤都要分甘同味,现在不少外来客商也懂得入乡随俗,越发吃得精明。
“文明餐桌”活动所提倡的商家带头建议少点菜,有人认为不切实际,作秀味道太浓。对此,丁明有着另一种见解。他说,差不多,不够再加,类似的话语越来越多地出自餐饮业员工之口,因为大家明白,客人的感觉好,生意才能长久。“宰客能赚一笔,但体贴客人,替客人省钱,才会有回头客。”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