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说我们全程参与了京津冀层面各方面的规划,包括城镇化规划体系和城际轨道交通,以及天津市各个方面的规划。在规划过程中,我们体会到轨道交通特别是区域轨道交通的规划,在建设运营管理上,与公路交通规划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们京津冀轨道交通都是各个城市单独在编制规划。而我们要编制的公路网却是一张网,不管分成几个等级。比如说我有高速公路,有干线公路,有快速路、主干道和支线,是在编制一张网。而京津冀轨道交通我们是公路、铁路、地铁、航运、港口分别编制,交通制式不一样,管理的标准模式也不一样,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一体化衔接。
城市群的轨道交通究竟应该如何编制?其实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说客流预测方面。最早的京津城际我们也参与了规划和预测。最初几年差不多是20%以上的增长,京津城际的客流已经超过了京津唐的增长。实际上京津城际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是周通勤的概念,在一个城市里面是日通勤,跨出城市是周通勤,每周五、周一、周日客流特别多。初步调查通勤客流应该在15%左右,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再一个是市域规划层面。我们正在编制天津市的轨道交通综合规划。以前我们也是分别编制,地铁、铁路、市郊线、中运量轻轨分别编制,这次天津轨道交通集团把这几种交通方式编制单位一起编制。让搞道路规划的人,搞公交规划的人,搞铁路规划的人,搞地铁规划的技术人员同时参与编制这一张交通网,初步来看还是达到一定的成效。
我们提出京津冀双城连接、多通道连接的观点。天津市人口已经超过1500万人了,北京人口2000多万人,将来两个城市是两个中心,还有河北的主要城市,各个城市的区域交通枢纽应该建成多通道、多节点、开放式的网络,同时应该和周边城市的轨道网络互联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