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河北沧州:渤海之滨盐碱地上培育园林城市
2016-03-01 14:03:10
 

  新华社石家庄3月1日电(记者张洪河 曹国厂 王民)初春时节,记者在河北省沧州市区采访,往年光秃秃的街道,如今被“海棠一条街”“碧桃一条街”“千头椿一条街”等诸多特色街路取代,路两旁的树木在春风中孕育着勃勃生机,这生机源自沧州市对盐碱地绿化这一世界难题的攻克。

  地处渤海之滨的沧州市,古时曾是满目盐碱的不毛之地:地表层含盐量在0.3%—0.6%之间,重盐碱地全盐含量高达1%—3%。有着1500多年历史的城区内,百年以上古树只有4棵。

  沧州市林业局副局长李清江介绍说,沧州市地下水位高且水质苦咸,全市2100万亩土地中1300万亩是盐碱地。这些不利条件,使沧州的绿化工作面临苗木选择难、成活率低、保存率低等难题。但沧州人从未放弃对“绿色”梦想的追求。

  李清江说,2009年,一名外国造林绿化专家得知沧州面临的绿化困难后,信誓旦旦而来,称其掌握的专业技术一定能够攻克沧州盐碱地的绿化问题。“这名专家来了之后,我们划出12亩地供其研究试验。然而,三年之后,他带着遗憾留下了一句‘sorry’。”曾有高校博士研究生在沧州搞了6年耐盐碱的转基因树木研究,最终也没有成功。

  为攻克“地碱水咸”这一瓶颈制约,在主动学习外地先进绿化经验的同时,沧州市成立了园林绿化科研所,先后与北京林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相继完成了多项科研成果,并将成功应用到绿化种植中,最终探索出一条在盐碱地上绿化种植的新途径。

  沧州市园林局局长张培勇介绍说,在苗木选择上,他们着力优化盐碱地树种结构,以国槐、臭椿、毛白杨等乡土耐盐碱树种为主,采取“客土”培植,铺设“隔盐层”,采取微地形处理,在适当的地段通过抬升地面,降低地下水位,最终使园林绿化苗木成活率达到95%以上。

  为了应对造林资金的缺口,沧州采取了多种造林模式,如政府流转土地,给予造林补助以及一定额度补贴。同时,通过发动社会各界和市民群众参与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树木认种认养和冠名,建成“军民林”“巾帼林”等纪念林8万多亩。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沧州市区绿地面积达到2051公顷。2014年冬季以来,全市共造林66.5万亩。今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2015年“国家园林城市”名单,沧州市名列其中。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新华社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