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大早,浙江宁波宁海河洪村村委会办公室里便挤满了村民,他们可不是扎堆来办事的,而是争着来看看村里新聘的那位白皮肤、蓝眼睛的“洋村官”。
头天晚上的8点,也是在这间并不宽敞的村委会办公室,河洪村村委会主任干云亚郑重地递上一纸聘书。于是,法国籍的丁一牧正式加入了河洪村的村领导班子,担任村主任助理。
一个小山村聘请一位外国友人担任村长助理,一起建设乡村,这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一件稀罕事儿。
他曾玩转美国华尔街
在宁海的企业年产值过亿
丁一牧是那种标准的欧美人,高大的个头,戴着眼镜,样子斯斯文文。1963年出生的他,还是一位宁海的洋女婿,来宁海已经有15年了。
可别小看这位外国人,丁一牧在美国获得了MBA学位,之后便进入金融业,在强手林立的美国华尔街交易所、英国伦敦交易所、芝加哥交易所等,他赚到了第一桶金。之后,他就辞去工作,花两年时间环游世界。
后来,丁一牧担任过法国依玛氏公司中国总裁和法国马培德公司总裁,这期间,在美国认识了一位宁海姑娘。两人结为伴侣后,丁一牧跟着妻子回到宁海创业,办了一家文具家电企业。目前,他旗下的两家企业年产值约为1亿元人民币。
“这些年,办企业倒成了副业,旅游成了主业。”丁一牧告诉记者,他们一家最爱的是到处走走看看,孩子14岁已经跟着父母走了86个国家。
刚到宁海的时候,几乎每个周末都在山村里游玩,并对此十分着迷。“我娶了宁海姑娘,算得上是‘新宁海人’,宁海的各个山村角落几乎都去过了,熟得很。”丁一牧说。
靠山吃山的小山村
以情动人请到了“洋村官”
实际上,最开始与丁一牧结缘的,是宁海梅林街道党工委书记陈伟荣。他向丁一牧介绍说,“我们梅林街道有一个背山面水的小村庄,自然环境很好,还出了全宁波最长寿的112岁老人,被大伙称为‘长寿村’,可惜一直藏在深闺,村干部都是农民,不懂吆喝,我们很想引进一个会经营的人才,帮助村里改造、发展,将小山村的山山水水‘推销’出去。”
河洪村并不大,只有510户村民千把号人,村民世世代代靠山吃山,纯朴而善良。
有一次,丁一牧到河洪村游玩,看到村口一条公路正在施工,几个村民自发煮好凉茶、做好点心,送到工地上,工人们连声道谢,这份善良打动了他。
“我去过那么多村庄,眼见这几年中国农村正在发生美丽的变化,可是河洪村却跟不上脚步,好几年了都没什么大变化,我想为这个打动人心的小山村做点什么。”丁一牧说。
河洪村的村干部与村民,对这位洋村官的到来,是既稀奇又期待。
稀奇自是正常,毕竟这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很少见,一个小山村正式聘请一位外国朋友担任村长助理,一起建设村庄。期待则是河洪村的村民们都希望洋村官的加入,能把村庄建设得更好。
“洋村官”带来的“洋”理念
开始悄悄改变这个小山村
“从村口进来,头上就是成片成片的电线网,过了村口的桥,电线杆横在路中间,这个一定要改!”聘书拿在手还没握热,“洋村官”丁一牧便速度进入角色,他给村里挑出了几条“必改选项”,别看他不是本地人,对小山村却了如直掌。
可是,改改线路,说起来简单,却需要六七百万元的资金。一时半会儿没有钱,他又开始琢磨起其他的计划。
“现在,我能够参与到村庄重大事项的决策,有投票权,能够更深入地为村庄出谋划策。”
一纸聘书是荣誉,更是责任。
这两天,丁一牧不停地翻找相片,从他走过的近百个国家里寻找样本,他要给河洪村规划一个发展方案。
“现在村子的深处,还有很多很珍贵的老房子,村子的历史有千年左右,如果这些房子不保护,5年后或许就一座也没有了。”丁一牧想起在巴黎的一些村庄都有明文规定,老房子的外墙一律不允许改造,如此才得以保存下来一座座漂亮的老建筑。
现在,他正在考虑河洪村也出台一条村规,对于老房子,外墙不能动,可以在里面套建新房,也可以对内部进行装修,这样一来,村子的历史就可以延续。
丁一牧的另一个想法是在村里建“洋家乐”。他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经商或生活,可宁海又只是一个小县城,每次有客人来,都要为寻找合适的住宿和吃饭的地方犯难。以后,小山村可以经营中西结合的农家乐,生意一定红火。
“洋村官”的新想法一个接一个,我们都很期待,这位特殊的村干部会给这个小山村带来什么样的变化。(记者 陈醉 通讯员 陈云松 王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