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社会组织润物无声 培育仍需春风化雨
2016-03-01 04:47:28
 

  还有几天,就是“三八”妇女节,青云谱区商标小区的几位“失独妈妈”聚在一起,来自社区“小桔灯”服务社的“儿子”“女儿”们则在厨房里忙活着为“妈妈”庆祝节日。“小桔灯”服务社源于青云谱区拨划专项资金建立的社会组织孵化计划,以服务失独家庭、空巢老人、困难老人为主要工作。截至目前,服务社已为区内近100户失独家庭提供帮助。

  2月29日,记者了解到,南昌市目前备案登记的社会组织涉及助老养老、文化体育、慈善公益、志愿服务等多个领域,开展了“幸福家园——关爱聋哑儿童公益项目”“天使的微笑”等公益活动。虽然南昌市社会组织参与大量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成为沟通政府与民众的桥梁,但是数量和总体质量尚待提高,仍需进一步培育和发展。

  作用日益凸显

  民办幼儿园、爱心康复机构、应急救援协会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社会组织。

  据南昌市政协委员、江西友达律师事务所主任冯帆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南昌市共有幼儿园765所,在园幼儿数为134921人,民办幼儿园承担了全市72.9%学龄前儿童的教育任务;南昌市共有残障人士33.4万余人,全市在市残联登记并由省残联发文备案的康复机构有13家,其中11家为民办机构。

  冯帆表示,2008年到2013年,赣江南昌段每年有上百人溺水身亡,从2013年暑期开始,每年6月-9月,南昌市应急救援协会组织志愿者在赣江取水口、八一大桥、南昌大桥周边进行义务值守救援,累计值守3000余人次,值守期间无一人溺亡。

  “这些社会组织作为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公益性和自治性的民间组织,其在促进经济发展、参与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冯帆说:“目前,南昌市现有社会组织2116家,其中社会团体669家,民办非企业1445家,基金会2家,从业人员3.25万人。”

  诸多因素制约

  南昌市社会组织虽然在不断发展,但与发达地区和周边省会相比,尚处于初级阶段。根据资料显示,南昌存在社会组织总量偏小、结构不优、社会组织自身建设不强等不足。

  据了解,目前,合肥拥有社会组织3296个,长沙为4197个,武汉为10758个,上海为11607个,南昌总量明显偏小,只有2116家;且这些社会组织培训类多、服务类少,与和谐稳定联系最密切的公益慈善类占比不足3%。

  冯帆说:“规模不足、结构不优导致社会组织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同时,管理的缺失和人才的匮乏制约了社会组织发展壮大。”

  据调查,全市60%左右的社会组织缺乏理事会或监事会,50%左右的社会组织没有严格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管理机制不健全。与此同时,目前我省已有7所高校开设了相关社工专业,但待遇不高导致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中90%以上未从事社会组织工作,少数继续从事相关工作的大都流向了沿海发达地区,全市近一半的社会组织没有专职工作人员。

  推动服务购买

  去年9月,南昌市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这将对南昌市社会组织的建设发展起到指导、促进作用。不过,要最大限度激发南昌社会组织的社会活力,冯帆认为还需要降低注册门槛等措施激励。为此,今年1月18日,他在南昌市“两会”上,建议根据南昌市社会组织现状,制定人才引进、财税扶持、孵化培育等政策,设立市本级财政专项扶持资金,优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进一步降低注册门槛,比如将市级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注册资金由3万元降到1万元或以下,释放社会组织生存空间。

  与此同时,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全面梳理政府部门职能,推动购买服务。他举例说,以深圳为例,列出可以外包给社会组织的政府职能清单,逐步将可由社会组织承担的公共服务工作以授权、委托、购买服务等方式有序转移给社会组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拓宽社会组织发展空间。

  冯帆说:“社会组织因为缺乏管理而泥沙俱下,迫切需要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和市级评估专家库,给社会组织打分评级,根据其级别授予其不同的资质;探索社会组织退出机制,及时取缔违法违规的社会组织,推动社会组织‘优胜劣汰’。”

  本报记者 余红举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江西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