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孙永彬与工人卸货。
本报记者 王东亮摄
编者按:京津冀协同发展,开启了三地发展的新征程。从首都北京到燕赵大地、海河之滨,融合、协作、创新成为发展新主题。天更蓝了,路更畅了,机遇更多了,协同发展给更多普通人带来了实惠和便利。今起,本报开辟专栏,讲述京津冀人和京津冀的故事。
本报记者 王东亮
京南60公里,地处华北平原腹地的河北省高碑店市一片早春气息。
市区北侧,去年10月底刚刚开始营业的新发地市场内,挂着京、冀、豫、苏、鲁、辽、宁、陕、蒙等十几个省市区牌照的大货车不断开进开出,装货、卸货,一派繁忙景象。
“云南产‘豆王’,每箱15公斤,120元。”在市场B3区南侧的一间交易亭外,身材瘦高的蔬菜经销商孙永彬举着一箱新鲜的豆角,用一句话回复了3位前来采购的客户。
“我要10箱。”
“我要8箱。”
……
一阵嘈杂之后,这里便静得只能听见点数钞票的声音。
“这不算快,春节前,一车6万斤的云南豆角,20分钟就被客户抢光分净,一些俏销蔬菜甚至被整车‘拿下’。”
孙永彬是北京新发地市场启动外迁后第一批迁到河北新发地市场的商户。和其他一道而来的同行一样,曾经守着2300万人口大市场的孙永彬对离开北京有很多不舍。“北京人头熟,市场容量大,到河北后销路打不开怎么办?”这是当时很多商户的“心头病”。
果然,在最初进驻河北新发地市场后的一个月里,由于新市场知名度低、客户少,孙永彬不仅没赚钱,还赔了近30万元。
眼见着有人离开高碑店返回北京新发地继续经营,孙永彬却没有走。“北京产业疏解、外迁是大势,我要继续做大蔬菜生意,就必须提前占据有发展的地方。”
几上北京拉来客户,几下南方省市探求货源。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老客户的帮衬下,孙永彬的生意很快见了起色,两个月后销量就恢复到在北京新发地时的水平,春节前更是每天能卖出4车蔬菜,日销售总量超过20万斤。从去年10月29日迁到河北营业至今,孙永彬已经卖出160车蔬菜,平均每天卖出1.5车菜。
“我看中的就是新市场的位置优势。”孙永彬说,与北京新发地周边拥堵相比,河北新发地市场周边被几条高速公路环绕,未来还有铁路专线备用。
交通的便利,让陕西、内蒙古、宁夏、辽宁、黑龙江等地客户纷至沓来,为孙永彬和其他蔬菜经销商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大市场。“过去在北京新发地,心里想着的就是北京2300万消费者。迁至高碑店,东北、西北、华北地区的客商都来了,消费人群基数从2300万一下子扩大到3.8亿。”
无形的市场变大了,很多原来出摊卖菜的商户转行,改为代客户在市场挑菜、选菜、砍价和组织运输。“我帮客户在最短时间内,以最优的价格完成采购,省钱、省时、省力。”曾经在北京新发地市场卖菜的李勇,现在做起了职业买手,交易过程也从过去扯着嗓子喊价变成了时髦的“网上速配”。
曾常驻北京新发地市场采购的辽宁鞍山雨润市场商户老王告诉记者,过去在北京新发地,经常是“两个小时装不上车、装车后两个小时开不出新发地”,采购、运输时间延长,经常贻误销售时机。“现在采购时间减少了三分之二。”
“搬出北京,告别拥挤,来到河北,天地广阔。”被同伴笑称为“蔫葫芦”的孙永彬这几句有感而发的话语,是他4个月来的切身体会。
由于北京对大型货车通行有严格的限制,入行20多年,睡个囫囵觉一直都是孙永彬可望不可即的梦想。“运菜车要在零点后才能进京,我每天后半夜一两点钟都要到市场引导车辆入位,凌晨三点钟又开始卖货,一直持续到中午或下午,虽说赚钱高兴,但却非常疲惫。”
迁入标识清晰、交通通畅的新市场后,孙永彬再也不用半夜出来接车了,只需将车位号告诉司机就可以安心睡到天亮,早上8点再开始一天的交易。“现在俺们也和白领一样,按点儿上下班了。”
收入增加了,孙永彬做生意的成本却在降低。市场免收车位费、进场费,孙永彬一年就能省下20万元的直接交易成本。过去在北京租房,两居室租金每月至少2500元,而在高碑店,4间总面积200平方米的宽敞宿舍,每月才几百元。
“走出北京,市场更大了,离开北京我们还在服务北京、服务京畿大地。”孙永彬说,他的愿望就是为环境优美的北京和北方各个城市,供应新鲜绿色的蔬菜,让市民生活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