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体育比重不断加大,在学期假期间无缝衔接 开学第一问:仰卧起坐做几个?
2016-02-19 03:04:16
 

开学第一天,大宁国际小学学生在课间跳绳。 本报记者张驰摄

  ■本报记者 彭德倩

  “锻炼任务,大家都完成了吗?”“仰卧起坐,一分钟能做几个?”昨天上午,新学期第一节课,嘉定区封浜小学五(4)班班主任王丽老师笑眯眯地问。原来,寒假前她给同学们布置了每天2至3次“一分钟仰卧起坐”任务,开学第一次见面就急着检查功课了。“41个”“45个”……教室里报成绩声此起彼伏,最后,羽毛球社团金佳慧以55个夺冠。

  社会对青少年体质的重视日益提升,体锻在学期和假期之间也无缝衔接,开学检查体育功课,成了不少学校一道新鲜风景。江宁学校一(7)班学生小恒的书包里,放着一份特别的体锻计划。原来,寒假里全校每位同学都有一份必做的体育作业——制定锻炼计划,内容可以是针对自己体育课上的弱项加强训练,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会一个新项目,甚至来个“提高型”,比如冲刺一分钟跳绳150个。

  跳绳动作还不标准的小恒跟妈妈商量后,决定自己的计划第一条写“重点练习短绳”。此外,计划里还包括每周一次大运动量的足球俱乐部活动,跟爸爸一起打乒乓、游泳。最后,他又别出心裁地加了一条:出门玩少坐轿车,尽量选择地铁,考验体力又环保。开学后,老师会检查计划,还将根据执行情况发奖品。杨浦打虎山路一小,对学生的锻炼要求是“亲子型”:每天运动1小时,和爸爸妈妈一起练,还需填好《体育锻炼记录表》。

  “孩子有了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成长得更好,学得更好。”封浜小学校长高岚岚坦言,近年来,这一理念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教育全过程中,体育的分量正在不断加重。假期布置特别的体育作业,希望更多孩子培养出对体育的兴趣,并让对运动的热情延续到学校课内外的各项体育活动中。

  此前刚发布的“上海市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指数”显示,上海市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总体指数为62.9分。其中,体育健身环境指数为66.7分,体育健身行为指数为48.5分,体育健身效果指数为76.3分。课题主要承担人之一、上海体育学院教授唐炎坦言,沪上中小学生在家里“久坐”时间太长,家长纵容孩子过度使用电脑、手机等智能电子产品,督促孩子参与健身活动不力等,都是影响青少年健康的隐患。学校在这一方面应该给予更多有效引导。

  唐炎强调,在青少年体育锻炼过程中,还应注重运动有效性。体育健身活动有助提升体质体力和身体协调性,中高强度的身体活动才是有效的,有效的标志一般为“身体微微出汗”“大口喘息”等。调查统计显示,在“每天至少参加60分钟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方面,本市小学四年级学生占总人数32.5%,初三为13%,高三为7.1%。由此看来,沪上青少年还“动”得不够。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解放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