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昆明2月3日电(记者侯丽军、侯文坤)仅用了6年时间,云南省昆明市富民县永定街道办事处黄坡村委会杉牢园村民小组的村民就把马车换成了面包车,从土坯房搬进了“乡村小别墅”。
春节前夕,记者走访了被誉为“最美昆明后花园”的富民县,去到田间地头,感受当地新村新貌新生活。
“我们致富的秘诀就是因地制宜,种有特色的,卖有特色的。”村民小组长袁文富拎着一大根刚从地里挖出来的山药说,“这就是我们的特色,像这样一支2公斤的山药,在市面上能卖到40元钱,一箱5公斤的山药最少能卖100元。”
富民县距昆明城区仅20余公里,境内群山环绕、气候宜人、物产丰饶,四季果蔬不断,自食有余,故称“富民”。
多样的立体气候、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便捷的交通都赋予了富民县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独特优势。近年来,富民县以市场为导向,及时指导农户调整种植品种结构,扩大蔬菜、瓜果、花卉播种面积。目前,富民县产的山药、茭瓜等大宗外销蔬菜在昆明及省外都有了一定知名度。
通过大面积种植山药,杉牢园村60户村民一年下来的户均纯收入达到了5万元,这两年外出务工的人也少多了。杉牢园村民小组副组长唐启华曾经跑过17年的长途货运,每天在路上奔波十七八个小时是家常便饭,然而辛苦一年,也就能挣下5万元钱。现在他在村里种植山药,年净收入已经超过8万元。
引导农户种植绿色、生态的农产品,打造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只是富民县“富民经”的第一步。
“富民”的第二步是把高原特色农业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结合起来,通过特色农业与休闲旅游联姻升级为观光、体验型农业,逐步从传统农业向都市型现代农业迈进。
4年前,富民县九峰山下,以粮食种植为主的南营村委会石桥村民小组开始寻找新的出路。村民小组长徐正云领着一些村民到云南玉溪等草莓种植比较成熟的地区考察学习,随后又专门去浙江购买了一批种苗试种。至今,石桥村已建设草莓基地120多亩,并向游客开放了体验式的草莓采摘,迅速带动起石桥村周边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以前我们村主要种植水稻,那时每亩年均收入也就三四百元。种植草莓后,每亩年均收入可达二三万元。”徐正云说。根据富民县最新统计数据,石桥村种植草莓的年产量近100吨,年产值约为300万元。
“春有樱桃摘,夏有杨梅吃,秋有葡萄尝,冬有桃子品,一年四季瓜果飘香。”这是富民特色果蔬发展的一个写照。如今寒冬腊月里,在富民除了能品桃子,还能尝到甜美多汁的新鲜草莓。
紧挨昆禄公路,加上良好的配套设施,石桥村优厚的条件吸引了不少村外种植大户。2014年,邻村丁家营村村民丁传文投资40多万元租用石桥村土地种植草莓。“去年一年收入不错,预计今年上半年就能全部收回成本。”他说。
徐正云告诉记者,目前石桥村正计划引入社会投资打造南营石桥生态休闲园。建成后,石桥村将成为能够满足采摘草莓、购买土特产、品尝乡村美食的休闲胜地。
石桥村的发展是富民县致力于打造“昆明最美后花园”,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一个缩影,富民县不断涌现的农业产业园和都市农庄就是这一思路的最好体现。
以特色林果采摘为载体,开发农事体验旅游,富民县已经打响“果香富民”的品牌,日益成为“近者乐,远者来”的“宜居宜业宜游”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