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农村金融亟待“活水”
2016-01-29 08:18:33
 

  从初窥门径,到登堂入室,再到渐入佳境。针对目前农村资金不足和资金流出农村的现状,连城用了7年时间探索农村金改,为的就是给长期干涸的农村金融市场寻一汪“活水”。

  资金是最活跃、最核心的生产要素,但是农业生产与金融服务背离。农业是弱质产业,对资金的吸引力不如第二、第三产业。金融机构不仅没能成为农村资金的“蓄水池”,相反却成为“抽水机”,进一步加剧了农村资金的短缺。此外,有效担保品的缺失制约了农村金融的发展。由于农村产权抵押面临法律障碍,有效的抵押担保物较为匮乏,限制了农村财产价值的释放。农房不能抵押,抵押也不能变现,农村金融高风险又如影随形,因此大多数地方“喊渴”,但是金融机构却裹足不前。

  融资难、担保难,是农村金融的两大突出问题。提升金融服务供给,从根本上讲,需要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的成熟,释放农村财产的价值,因此审慎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农村金融改革的大势所趋。从现阶段讲,设计“小而特”的金融服务产品,并借力保险机构、担保机构等,构建多层次的担保体系,才能降门槛,扩大惠及人群的范围;其次,风控是农村金融的核心要素,引入保险机构参与治理,让专业人做专业事,既可提高风险管控能力,又可实现财政资金的放大效应。

  连城的农村金改“三部曲”就是引来金融“活水”,让金融成为广大农户触手可及的福利,缓解融资难、担保难问题。但是,这些金融产品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农村规模经营贷款担保基金风险防范机制尚未完善,村级融资担保基金不敢吸纳新成员,“政银保”保险机构投保人数太少,风险更大,这些都需要解决。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福建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