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无”船舶无处逃
2015年12月24日清晨,闽东海域海雾迷蒙,大雨瓢泼。“越是恶劣的天气,我们越有可能获得更多的收获。”指挥号令一出,“蓝剑2015-2”专项行动执法船舶中国渔政35001、35901、35935立即奔赴指定海域进行执法。
“不好,三艘作业船舶突然加足马力,调转船头,企图逃跑。做好准备,开展检查!”指挥船下令,执法船各自锁定目标,分散追捕。经过几番较量,两艘涉嫌违法作业船舶束手就擒,停船接受登船检查。而另一艘涉嫌“三无”船舶拒绝停船受检,并利用其吨位小,船体灵活的优势调转船头驶向水位较浅、暗礁多的海岛沿岸,导致执法大船无法靠近。
“出动执法快艇追捕!”执法人员用强声喇叭对涉嫌船舶警告无效后,指挥船再次发出命令。在涉嫌“三无”船舶转向减速的瞬间,执法快艇强制靠上,两名执法人员迅速爬上船舷,第一时间冲向驾驶台,成功控制该船。
“像这样强势有力、绝不手软的执法,才能让‘三无’船舶无处可逃。”省海洋与渔业执法总队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截至2015年底,全省共出动检查人员193923人次、出动船艇9214艘次、出动车辆33555辆次、检查船舶175346艘次,取缔2家无照修船厂;共清理取缔非法采捕红珊瑚船舶和涉渔“三无”船舶978艘,其中处置非法采捕红珊瑚船舶147艘(拆解49艘,整改93艘,5艘涉案移交公安),拆解大中型涉渔“三无”船舶530艘。
靠海,如何“吃海”
2015年12月25日上午10时,福鼎市沙埕镇南镇村村民徐上真和他的两位学徒在给自家即将上市的大黄鱼投饵料。
从事大黄鱼养殖之前,徐上真是一名“三无”船舶的船东,他的船主要为跨区域作业的大型渔船提供补给和货物运输服务。“‘三无’船舶无法享受国家渔业燃油补贴政策,随着近海渔业资源的衰退,运输业务量少了,我们赚不到钱就转行了。”徐上真说,2007年、2008年连续亏了两年后,自己索性就将家中的“三无”船舶卖了,投入100多万元养大黄鱼,几年下来收入还算可以。
2015年,南镇村拆解了22艘符合规定的“三无”船舶,有70多位村民需要转产转业。“这些村民中,有不少年轻人都到徐上真的养殖场里跟班学习,他们想要用政府给的补偿金合伙做渔业养殖。”南镇村村委会主任林前勇介绍说,渔村土地资源有限,渔民文化程度不高,不管是搞养殖还是到合法渔船上做工,靠海吃海是渔民转产转业的共同选择。
“其实,村里海鲜好、风景好,交通也方便,节假日有不少游客会到村里来游玩。”林前勇觉得,如果有相关开发经验的客商能够和村民一起整合村里的资源,把餐饮、住宿、休闲渔业等“渔家乐”项目搞起来,渔民转产转业就有更多的出路选择。
而他的这一看法也得到福鼎市海洋与渔业执法总队大队长朱如培的认同。他说,湾内岸线资源有限,随着“三无船舶”打击力度加大,有更多的渔民需要转产转业,希望相关部门能够给转产转业的渔民一些政策支持和技术扶持,鼓励有条件的渔民发展附加值较高的远海深水养殖业和休闲渔业。
记者手记>>>
守护蔚蓝,经略海洋
“兴渔盐之利,通舟楫之便。”自古以来,打鱼、晒盐、运输是中华民族最熟悉的海洋开发方式。而走访中,在海边出生、海里成长的渔民们却遭遇了祖辈不曾有的困惑:“同样一片海洋,为何鱼越来越小、越来越少,打鱼越来越难赚到钱了?”
海洋环境日趋脆弱,海洋资源日益枯竭,守护海洋,刻不容缓。我们要打击涉渔“三无”船舶,收缴非法渔具,制止违法采砂,加强排放监管……只有运用法治手段,才能有效遏制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我们还要从自身做起爱护海洋环境,参加增殖放流活动,才能还辽阔的海洋一片蔚蓝。
经略海洋,势在必行。我们要针对内水和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及其他管辖海域等的不同特点,根据不同海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合理确定不同海域主体功能,科学谋划海洋开发,推动海洋开发方式由资源消耗型向循环利用型转变,才能促进海洋健康持续发展,让子孙不再受到海洋资源枯竭之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