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6日A4版《今日调查》
2015年11月2日A3《今日热闻》
2013年7月4日A18《今日互动》
2015年6月10日A5版《今日对话》
文/记者刘晓星
面对新媒体的进逼和同城报业的厮拼,报纸无论争领先还是求立足,都必须拿出自己的独特精品,生产“特别有价值的新闻”。为全面打造优势产品,向读者提供“特别有价值的新闻”,广州日报在推出“第一纸”四大“今”版之后,又在新闻版块整合、推出“今日热闻”、“今日蓝页”、“今日调查”、“今日对话”,从封面到内页纵深梯度打造八大“今”版。2013年8月1日,《今日观察》正式亮相,成为“第九今”。3年多来,九大“今”版屡屡呈现独家、重磅新闻,占据各大新媒体头条位置,“今日”品牌价值凸现。不少广州日报的铁杆粉丝,都有属于他们的心水“今日”。
今日热闻
呈现最重磅、最热辣、最具可读性和关注度的新闻
2015年11月2日,广州日报在今日热闻版面推出“广途‘通’气会”系列报道的首篇——“现场会”,报道一出街,就引发了全城热议。“我对于这篇报道的印象特别深刻,因为我的朋友圈都被刷屏了。”林婕说。每天上下班都要从金沙洲到天河的她,时不时都会在朋友圈里吐槽堵车“盛况”。这篇报道给她的感觉是:说得太对了,就是这么回事儿!
事实上,几乎每一篇“今日热闻”推出后,都能引发广泛的关注。“今日热闻”版旨在通过立体报道和重点包装当天最重磅、最热辣、最有关注度和可读性的新闻,发挥专业特点,彰显内容优势,所有的稿件,无一不是经过精心打磨,体现广州日报“追求最出色的新闻”这一宗旨。以“现场会”为例,广州日报连续数日派出5路记者,分别前往市区主要通勤繁忙路段,每天早晚高峰定时定点观察工作日和休息日的交通实况。记者李栋家住番禺,为了在早高峰前到达指定地点,他每天早上7时出门,来到江海大道,一辆一辆地数从他面前经过的车。正是这样专业、严谨的态度,成就了三年多来的每一篇“热闻”。
今日调查
深度、独家、思考、分析 赢得读者关注
“今日调查”旨在发挥主流媒体权威专业优势、深度报道优势,点击问题,透视现象,分析原委,揭露真相,以深度、独家、思考、分析,来赢得读者的关注。2014年5月5日起,广州冰鲜鸡的试点在包括番禺区大学城片区、天河区珠江新城片区、荔湾区(除芳村外)以及越秀区进行。对嘴刁的老广来说,冰鲜鸡能否代替活禽,是他们最为关心的问题。2014年4月16日,广州日报在今日调查版面推出独家调查《酒楼白切鸡口感有变吗?》,从冰鲜鸡的加工处理、价格、检验检疫、口感等方面,回答了老广们最关心的问题。
“我认为广州日报的‘今日调查’做得既权威又接地气,很多内容都是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国企单位员工刘远新说。在他的印象中,“今日调查”做过城中村现状调查、小区放开停车位后是否值得投资、广州电梯安全调查等。“今日调查是我的心水版面,每次在封面上看到有今日调查我都会第一时间翻开来看。”刘远新说。
今日对话
以真诚对谈
来触摸心灵
2015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美国尤金站男子100米比赛中,中国选手苏炳添以9.99秒获得第三名,成为首个跑进10秒大关的黄种人。广州日报记者第一时间对话中国“飞人”。大学生李思颖是苏炳添的粉丝,与“飞人”的对话出街当天,她便通过数字报一睹为快。“我想八卦的,记者都替我八到了,八得很到位。”李思颖笑说。
“今日对话”旨在通过对话新闻中的新闻人物,还原事件,刻画人物,触摸心灵,以人物、故事以及隽永的文字、真诚的对话,来赢得读者的关注。他们中间,有名人,也有普通人。2013年5月31日,中山二院58岁的江嘉昕医生跳入珠江勇救落水阿婆。在与广州日报记者对话的过程中,江嘉昕强调,作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者,这次只是换了一个场合去救人。朴实的语言里,满满的都是正能量,感动了众多广州市民。
今日互动
读者有了
“麦克风”
随着web2.0时代的演进和传播机制的巨变,人们对于个体表达、报读互动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在“每个人都有麦克风”的传播新时代,传统媒体关门办报、“自说自话”、“我说你听”的年代一去不复返,加强报读互动、传递“受众”声音,成为传统媒体的必然选择。
2013年,作家池莉的一条微博引来了热议。微博上说:“地铁里,外国人对乘客微笑,微笑的回报率99.9%。我的一位朋友做了一个实验,连续多天,进地铁就对人微笑,微笑的回报率0%。”真的是这样么?
2013年7月3日,广州日报记者走上街头,进行了一场特殊的“微笑测试”——以路人身份向来往的陌生行人微笑打招呼,确实大部分人对于陌生人的微笑没有作出回应,并且反应各异。在记者的随机调查中,市民们纷纷对此发表看法观点:有人说会觉得怪、有人担心被骗、也有人表示在心情特别好的情况下,会回一个微笑。
“互动版能让读者在报纸上发出自己的声音,让读者、网友的普遍关注在报纸上得以呈现和深化,这是传统媒体努力适应新传播模式的体现。”中学语文老师莫莉说。她建议,报纸在自己的新媒体上设立论坛,让读者就热点新闻事件各抒己见,第二天把这些观点呈现在报纸上。“就像现在的一些热门公号会选择一些粉丝的评论一样,读者看到自己的观点登在了报纸上,会挺有成就感,从而激发了他们参与互动的积极性。”莫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