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天星
近日,省教育厅发布了改进与加强中小学作业管理指导意见。《意见》针对网络上热议的一些内容进行了政策调整,记者第一眼扫过去就被吸引住了:不得布置超越学生能力的作业,不得布置要求家长完成或需要家长代劳的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批改教师布置的作业或纠正孩子的作业,不得要求家长通过网络下载并打印作业……这不单单是给孩子减负,也是给家长们减负。
这几年,家长们频频抱怨学校“变相给家长布置作业”。譬如“帮孩子投票点赞”,每隔一段时间都有类似的活动在微信朋友圈里刷屏,别说家长了,旁观者也不胜其烦。
这次教育部门果断出手相助,扭转风气。想必许多家长会像记者一样,忍不住想给教育管理部门的“作为”点个大大的赞。
给家长减负,赢得了家长们叫好声一片,但面对意见里重申给学生减负的内容,家长们却反响不一。“悲观者”认为,减负喊了这么多年,却是“越减越负”。
《意见》中明确:“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每天完成书面作业的总时间最多不超过1小时,初中生每天作业时间控制在2小时之内……”
不可否认,教育管理部门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实际情况是,现在初中生每天的作业时间远不止2小时,有些民办初中的作业甚至每天晚上都要做到十一二点钟。一位就读于我省某著名民办初中的学生家长告诉记者,学校作业最多的时候,其孩子甚至凌晨三四点钟就爬起来做作业,作业量之大已到了挑战学生体力与脑力极限的程度。但因为该校在升学考试中保持着不错的“战斗力”,家长们无不削尖了脑袋把孩子往里送,“挤不进去”的也会以此校的海量作业为榜样,教育自己的孩子。
出去采访时,很多校长和老师都曾向记者抱怨:老师们自己也不想布置那么多作业,批改起来也累,可是别人的学生在做作业,自己的学生在玩,就会担心落后,只有用作业把孩子留在书桌旁,“孩子的精神才不会去流浪”……
事实上,只要升学压力还在,即使教育管理部门想“减”,学校、老师、家长们恐怕也会想办法再给孩子“加”上去……
其实,面对压在孩子身上沉重的负担,我们不妨务实地换一种思路,想想如何达到“相对的减负”。
宁波镇海中学这几年高考成绩独步省内,但据众多该校的毕业生回忆,他们的作业却比一般学校的少,因为他们做的作业都是老师精心挑出来的题。正是因为老师研究作业的时间“加”上去,学生们做作业的时间也就“减”下来了。
所以,我们要真正吃透和贯彻好《意见》,就要抓住给孩子作业“相对减负”的症结——要“切实减少简单记忆、机械重复的练习,精心选择与学生基础相适应的、重在迁移运用的作业”、要“合理改编现成作业,杜绝不加选择地成册布置作业”。
《意见》指明了作业改革的方向,恐怕关键还是落实。其中,直接布置作业的老师的作为就是落实的关键点。发挥老师“精和减”作业的能力,就需要他们能投入更多的精力,更多地发挥其创造力。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老师们平时大量的时间都被各种检查、评比等所占据,他们也在呼吁“减负”,管理部门和学校就应该多想想办法,把这部分时间多“减”下一些,“补”给老师作为“精与减”作业的时间。
总而言之,给学生作业“减负”并不仅仅是一纸政令那么简单,而应该是管理部门、学校、老师都能从教育改革的高度达成共识、进行良性互动,才能对“减负”切实起到推动作用,真正做对“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