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战略的实施,给我省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发展机遇。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我省确定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构想,由于当前我省工业和城市自身困境难以解决,建议对这种战略构想作出相应的调整。在长吉图发展战略中,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区域开放的重要载体和强力引擎。当前,应进一步挖掘农村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促进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从国内城镇化整体水平来看,我省城镇化水平不高、协调性不强。截至2014年末,我省城镇化率在全国各省排名第13位。从1978年开始,城镇化率的增速明显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呈现出递减的趋势。长吉图区域所涉及的长春、吉林这两个大的节点城市都是老工业城市,传统工业难以适应市场需求,产业转型比较缓慢。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靠工业“反哺”农业,给农业输血的战略思想需要调整,农村必须化被动为主动,由“被输血”向“自身造血”思维转换,挖掘农村的内在潜力,实现农业和农村自身发展。把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着眼点放在“乡”上,落脚点放在农村、农业、农民身上,发挥乡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把开展乡村旅游作为拉动农村经济的新引擎。
乡村旅游的产生和发展是与一定的经济和政策背景紧密相关的。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发展长吉图区域的乡村旅游业,二者之间必然存在一种内在的关联性,那就是以发展乡村旅游业推动长吉图城乡一体化目标的实现,以长吉图城乡一体化的战略实施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和完善。把乡村旅游作为城乡一体化的有机载体和可行性路径,而城乡一体化必须成为乡村旅游的经济支柱和动力源泉。国外开展的乡村旅游被认为是“乡村和城市交流的一座桥梁”,也被认为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旅游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解决就业方面往往能发挥独特的作用。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旅游业每直接就业一人,社会就可增加5个就业机会。另外,乡村旅游业涉及“食、住、行、游、购、娱”等多个服务行业,横跨一、二、三产业,成为拉动其他产业的核心动力,有促进产业联动的社会功能。尤其在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率,实现农村经济、社会、文化、产业和生态的融合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我省作为农业大省,农村地域广阔,长吉图所涉及的地域和主要的节点城市集不同的生态景观、生活习惯、耕作特点、民俗风情、历史文化于一身。根据国家旅游局统计数字,在全国各类景观中,60%的旅游资源分布在吉林省各地,而省内300多处景观中有70%的旅游资源分布在县乡地区,可见农村旅游资源丰富,发展空间广阔。随着当前全国远程、高端旅游市场逐渐走低,选择就近旅游的家庭占到了70%以上,今年“十一”黄金周延边旅游市场火爆的程度足以说明这一点。这种游客井喷现象是延边旅游30年历史上首次出现,对于一个拥有50多万人口的延吉市,“十一“期间接待国内外游客22万人,城市有限的接待能力也充分地暴露出来,客观上为乡村旅游提供了绝好的契机。乡村旅游资源的核心竞争力是“乡村性”,乡村本色是吸引旅游者进行旅游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乡村旅游的噱头和标志。所以在旅游景点的开发上要尽可能保留它的原生态,努力营造一种清新、质朴、绿色、悠闲、宁静的旅游场景,要与城市的喧嚣有明显的差异。旅游类型可以有观光型、体验型、休闲度假型、学习教育型以及品尝购物型等多种形式。各村屯要注重特色的研究和挖掘,特色是一个景点的灵魂,这是乡村旅游可持续性的重要条件,韩国乡村旅游开展得如火如荼,他们在景点的设置上非常注重特色经营的理念值得我们借鉴。我省的乡村旅游在基础设施建设和软环境建设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乡村游要想满足游客和市场的需求,达到“来得了、吃得好、玩得欢、住得下、带得走”的发展程度需要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开展大量的工作。
乡村旅游在国外已有5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也有20几年的时间,但是在我省的发展仍然处在起步阶段,各层面对它在城乡一体化中将起到的积极作用还缺乏足够的信心,各项工作的开展还需要逐步加强。可以预见,乡村旅游业对实现农业与第三产业良好的契合,推动传统农业向低风险、高附加值、高效益转变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是长吉图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朝阳产业。
(作者系延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