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来宾讯“过去全村仅靠一条泥路进出,现在好了,水泥路通到家门口,走亲访友都方便。”新年伊始,来宾市兴宾区良江镇松柏村村民李大爷望着新修通的水泥路喜滋滋地说。松柏村是贫困村,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去年兴宾区将该村公路硬化里程6公里,使该村实现人均收入增长34.2%。
近年来,兴宾区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中心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产业扶贫和完善基础设施两大举措,解决贫困村老百姓急需解决的难题,越来越多的贫困村逐步摆脱“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的困境。
周国东是兴宾区五山乡贫困村军屯村的村民。去年年初,在该乡林业部门的帮扶下,周国东发展林下养鸡,随后,他又通过开办餐馆、销售土鸡,并在网上开办网店,把家乡特产销往全国,成了十里八村的能人。在区农技所的帮助下,周国东带领村民将该村建设成有名的养鸡村。
“十二五”期间兴宾区针对贫困村和贫困户实际情况,找准产业发展和增收路子,狠抓产业开发,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903.68万元,受益扶贫对象8397户39171人,预计新增人均纯收入200元。在产业扶贫实施过程中,兴宾区坚持把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扶贫贴息工作的重点,不断推动贫困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近五年来通过扶贫贴息贷款项目,在贫困村扩大甘蔗种植面积2万多亩。
针对贫困农村基础设施薄弱问题,兴宾区凝聚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力量,实施“水路并进”工程,推进路通村、水进村,贫困村发展基础得到明显增强。为解决平阳镇帽山村吃水难、行路难题,兴宾区争取扶贫资金500多万元,帮助村民完成修路、安装自来水管道等。
近五年里,兴宾区投入专项扶贫资金4891.41万元,新建屯级公路97条215.53公里、人饮工程4处、建沼气池2250个。288个村有了图书阅览室。
“十二五”期间,兴宾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养老和医疗基本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面启动,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8.22%、95%,60岁以上农村老人基本养老金、80岁以上高龄老人生活补贴足额按月发放。新建49个五保村,基本实现老有所养。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现了村村有学校、村村有卫生所。(石秋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