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奕
近日,有名新锐历史学者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但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有支持者称其是近年来中国出现的史学奇才,从法医学到历史学,“神来转身”;也有批评者称其缺乏扎实的史学训练,仅仅是一个比较有天赋的“民科”,而且写文章措辞浮夸暧昧,喜好宏大叙事,难登大雅之堂。围绕此位新锐学者的不同观点,一时不相上下。
“民科”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词,全称是“民间科学家”,大致是指没有受过科学系统训练,但对科学研究感兴趣,并致力于研究科学的人。有一些民间科学家致力于各种发明,并从中感受到科学或社会科学的魅力,也获得不少个人的乐趣;还有一些民间科学家并不满足于个人创作,更想突破某些重大理论,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于是,人们也常常看到媒体上、互联网上,各种民科发起或卷入的各种讨论,由此,“民科”也成了一种新的现象。
客观地说,学术需要走向大众,如果只是闭坐书斋、只是一味高深地脱离实际地玩儿概念,理论的生命力就会削弱。而理论通俗化、普及化、大众化,都是发展科学的重要基础。但是,通俗化不是媚俗化,借着通俗化,哗众取宠地抛出所谓惊世骇俗的观点,讲述一味取悦受众却违背基本原理的话语,这并不是应有的学术大众化。而不少“民科”之所以引起争议,也大多因后者而起。
总的来说,民间科学家中不乏才华之人,他们在科学发现、科学传播方面也起到了正面的作用,对于这样的积极作用应当鼓励。但要避免的是,让民间科学家成为似是而非的伪科学理论的主要来源。而这其中的关键,并不仅仅在于是否得到科学的系统训练,更在于“民科”是真的对科学有热情、对学术有热衷,还是仅仅把科学作为个人成名的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