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科普教育需“给力”
大力加强科普教育的意义有多大?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张玉台给出的答案是:面对“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科普工作被赋予了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重大使命,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9日上午,九三学社中央、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联合召开的“大力加强科普教育”情况介绍会暨座谈会。此次座谈会邀请中组部、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人社部、中国科协等部委的负责人和科技界、科协界、教育界的部分全国政协委员一起,围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情况、科普相关政策制度落实情况以及推进社区居民、未成年人、城镇劳动者、农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五类重点人群科普教育等内容展开座谈讨论。旨在为明年3月召开的“大力加强科普教育”双周协商座谈会做准备,同时也为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科普教育的“十三五”规划建言献策。
座谈会上,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主任徐延豪首先用一组数字概括了我国在推进公民科学素质、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工作方面取得的成效:根据第九次全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201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6.20%,比2010年的3.27%提高近90%,超额完成了“十二五”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达到5%的工作目标。
“这是很大的成绩。说明中组部、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人社部、中国科协等部委在促进科普教育发展、推动科普场馆建设,开辟科普新渠道等方面作了很多的工作,成效明显。”张玉台对“十二五”时期我国在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开展科普教育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
“但不能讳言的是,尽管各地区在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徐延豪介绍,目前我国东西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不同性别之间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进一步扩大,各地科普基础设施明显呈现东部多西部少、中心区域多偏远区域少的局面。科普服务手段也明显落后于社会信息化发展进程,难以满足公众科学文化需求。
“资源投入不足、评价导向不完善、激励机制不健全、科普专职人员队伍薄弱等问题也严重影响了科普教育工作的开展。”教育部科技委副秘书长朱小萍补充道。
“应尽快制定出促进国家科普发展的规划和政策,明确我国科普发展的重要目标,同时推进《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的宣传和实施工作,加强科普国际合作与交流。”科技部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副司长安守海表示。
在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赖明看来,大力加强科普教育应抓住短板和重点人群,同时在教育、培训、人才、文化和载体等重点领域开展工作。“可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办法,让科技工作者成为科普教育的主力军。”
“没错,科技工作者是科普专业队伍的主要力量,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应成为推动科普教育工作的重要着力点,而推动科普教育一定要以提升公民素质为本,把科技伦理提到科普工作更加重要的位置来考虑。”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曹效业表示。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川生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院研究员曲伟更关注科普知识传播手段的创新问题。他们建议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手机等手段传播科普信息。“可以在电视上开辟专门的科普频道,也可以拍摄专题纪录片,在电影院的电影播出之前播放。”刘川生说。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航空宇航系副主任、推进与动力技术研究所所长朴英提出科普教育的顶层设计问题。“科普应该是一个常态化的工作,不应以举办几场科普活动为主要方式,更不能搞科普运动。”她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王元青都认为科普教育工作应搞好顶层设计,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进来,针对不同人群分类开展。
“十三五”期间,我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的目标是“到2020年,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长足发展,建成适应全面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现代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达到创新型国家水平。”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继续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工作方针,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的工作主题,抓住五大重点人群,精准发力、全面跨越,推动科学技术的教育、传播与普及,扎实推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张玉台说。
委员们纷纷表示,希望“十三五”时期能更多地组织委员参与科普工作,让委员们有更多的机会为加强科普教育献计出力,与有关部委共同推动我国科普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座谈会由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长陈小娅主持。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机关党委书记张秋俭,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齐让出席座谈会。
(来源: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