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州12月29日电(记者彭勇)18年投入9亿元,开办目前国内唯一的纯慈善、全免费的高中和大专,4万多人受惠脱贫……这张沉甸甸的成绩单见证着碧桂园集团创始人杨国强的教育扶贫之路,也映照出扶贫攻坚路上民营企业家“冲锋陷阵”的身影。
出生于广东顺德一个贫困农民家庭的杨国强,17岁前几乎没穿过鞋。他从不曾忘记,在他因家贫不得不辍学之际,政府不仅免了他每学期7元学费,还给予2元助学金,让他完成了高中学业。他深切感受到教育对于挖掉“穷根”、彻底脱贫的积极意义,事业有成后,他开始踏上教育扶贫之路。
“改革开放的阳光,社会的佑助,知识和智慧让我战胜了贫困……而我是个刚走出贫穷泥沼的大汗淋漓的跋涉者……走过来的路,令我深知知识的重要,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知识是战胜贫穷的最好利器,拥有知识方可改写一个人乃至国家的命运。”杨国强说。
1997年,杨国强捐资100万元匿名设立“仲明奖学金”资助贫困大学生,18年中不断增加捐助,先后有8000多名学子受惠;2002年,杨国强出资2.6亿元创办了国华纪念中学,免费招收家庭贫困、成绩优秀的学生,提供助学金直至学生完成大学、硕士、博士所有阶段的学业;2013年,杨国强又出资3.5亿元创办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所有入读学生不仅免除一切费用,还领取日常生活补贴。
捐资办学之外,杨国强还致力于教育培训提升技能。2012年,针对农村人口居住分散,集中组织难度大的特点,杨国强决定将职业教育的课堂搬到村子里,在清远市佛冈县水头镇开展“送技术技能下乡培训项目”。3年来,该项目免费培训16469人,其中8150人取得叉车、电工、家政育婴师等职业资格证书,通过推荐就业,3828人进城就业。
在扶贫的路上杨国强更注重“扶志”,希望通过教育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和奉献社会的精神。国华纪念中学校长纪德华说,杨国强定期与学生座谈,他几乎每次都强调,国华学子当以奉献社会为终身追求。2300多名学生们毕业后,无一例外地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在设立“仲明奖学金”时,杨国强设计了“道义契约”的环节,每一位受助大学生需要承诺有能力时返还助学金或帮助他人,“以一种道义责任,加入奉献爱心、回报社会的行列”。在仲明的精神影响和感召下,越来越多的仲明学子投身公益,将爱心薪火相传。刘国兴设立了“宋秀琴助学金”、范少钦设立了“合众助学金”,张富建带领数千仲明志愿者,服务社群,传递爱心……
教育扶贫投入大、环节多、时间长,坚持不易,但效果显著,可以做到“培养一人,脱贫一户”,彻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实现个人、家庭、社会的共赢。18年的教育扶贫,4万多名受助者摆脱了贫困,更坚定了杨国强的信念:“教育扶贫,是针对贫困人口进行教育投入和资助,使其掌握脱贫致富的知识和技能,是减贫脱贫根本之举。”
为此,最近3年杨国强连续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交了关于加强职业教育的提案,为职业教育扶贫鼓与呼。他建议对教育扶贫项目提供配套服务,并重点支持民营企业创办职业技术学校,支持企业对贫困人口进行短期免费技术技能培训,推广“送技术技能培训下乡”活动,并适当给予财政补贴等。
谈及自己的扶贫事业,杨国强说:“我所拥有的财富只是社会交给我保管的,有了能力帮助别人是很自然和正常的,我只是尽自己本分而已。我始终觉得,人的素质是最重要的,教育扶贫就是‘授人以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