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上海出台职教、高教规划 着眼未来城市发展的人才储备
2015-12-28 20:36:52
 

  新华网上海12月28日电(记者仇逸 吴振东 潘旭)上海教育综合改革正进入深水区、攻坚期。28日,《上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30年)》(简称:职教规划)和《上海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发展规划(2015-2030年)》(简称:高教规划)同步出台,以进一步对接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为城市未来发展、科创中心建设提供至关重要的人才储备支撑。

  问题倒逼 做好规划引领教改方向

  摸清家底直面问题,是上海此次编制高教规划和职教规划的出发点。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坦言,上海的高等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城市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高要求,同质化办学倾向明显,存在盲目追求“高大全”等问题;职业教育仍然存在社会认同度不高、中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不足的现状。

  坚持需求导向、社会参与,贯穿着此轮编制规划过程的始终。为保证职教规划的科学性,市教育、人社等多部门深入行业企业,倾听一线需求,共调查近1000家用人单位,召开50余次行业、企业座谈会,核心问题只有一个:“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做大厨需要专科生还是本科生?这要听烹调协会的意见。一些工作不再苛求高学历,而一些企业急需的新兴工种,学校却没有开设相关专业或培养能力不够。这就需要把行业、企业的用人标准,同职业院校教学标准无缝对接。”市教委职教处处长劳晓芸说。

  高教规划的编制,充分吸纳了社会各界的声音。比如,有政协委员提出,与建设具有上海特色的国际文化大都市相适应,上海高校需重视艺术学科发展质量,强化艺术教育特色;市卫生计生委建议加强培养全科、康复科、医学影像以及高级护理等方面人才等。多种渠道征集到的数百条宝贵意见,大部分都被纳入正式规划文本中。

  调整布局 为高教、职教创新发展排兵布阵

  两个新规划的内容,涉及学生规模、培养模式、学科建设和学校管理等多个层面;其中,学科、专业和学校的布局调整成为重点。

  高教规划针对“医学、艺术、经管、法学、理工和文史哲等六大门类人才培养所涉及的主要高校”的布局,提出了结构调整的思路和方向;职教规划对每一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和层次,分别明确了“增加、稳定、减少”的规模调整思路,并对“院校围绕新技术、新业态增设新专业新方向”等,提出引导性意见。

  规划特别针对高校长期存在的“特色不足、定位不清、功能不明”等问题开出处方。上海高等教育采取“二维”分类发展体系,将高校划分为“学术研究、应用研究、应用技术和应用技能”四种类型;实行分类管理、分类评估、绩效拨款。“只有这样,高等教育才能出现百家争鸣、各领风骚的良好局面。”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乐毅说。

  职业教育除了根据行业需求调整专业布局外,办学水平也须随着产业升级而升级。如何疏通在校学生的上升通道和社会劳动力的培训之路?职教规划提出“中职-专科高职-应用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等10条学制路径,打通“天花板”;通过“以建立职业培训机构为补充、面向全体劳动者的终身职业培训系统”等措施,打开“旋转门”。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姜大源说,这些举措以“建设一个开放、衔接、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目标,培养大批知识型、发展型的职业人才,支撑上海乃至全国的实体经济发展。

  着眼未来 立足实际志存高远

  在规划的编制中,上海坚持国际视野、对标国际一流。例如以“德国、澳大利亚等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和美国加州、德州等高等教育发达的地区”为参照,对纽约、伦敦、东京等大都市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进行系统分析,拓宽视野、寻找差距。

  两个规划立足需求导向和科学预测,规划了从当前直至2030年上海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规模、层次、类型以及分类发展目标。

  据悉,相关编制部门将每三年对规划内容进行研究论证,根据新形势、新需要予以调整完善。比如,对法学类高等教育人才,将着眼于适应自贸区建设发展需要和特大城市安全需求,加快培养国际法、知识产权法等专门人才;对于高技能职业人才,力争每年新增1万名技师、高级技师,到2020年,高技能人才在技能劳动者中的比例达到35%左右。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珏说,规划的编制与上海的区域发展功能定位相匹配,与区域转型发展相对照,与新兴产业和新业态发展需求相适应,并与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相吻合。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新华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