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千年工艺与海丝贸易共造刀具传奇
2015-12-28 12:37:55
 

  ■ 本报特派记者 郭嘉轩 王培琳

  陈蔚林 饶思锐

  走进全国最著名的刀具企业——阳江十八子集团工业旅游馆,一幅巨大的木雕《阳江十八子源流图》映入眼帘。木雕以晚清阳江百业图为主题,展示了李氏刀馆、豆豉工坊、漆器场、戏曲书画院林立的场景,其中特意刻画了十八位制刀师傅从锻打、削磨、装嵌、销售的刀具制作全工序,再现了当年阳江利用小刀加工业,带动商贸繁荣的景象。

  阳江刀剪文化,是广东众多地域特色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其历史可追溯至1400多年前:公元557年,民族英雄冼夫人就在阳江地区屯兵制作兵器。清《冯氏族谱》载:“冯大将军之墓生平所用八十二角鹅眉锦大刀纳于冢中”。冯大将军即冼夫人孙子冯盎,公元646年病死葬于阳江北山。这“八十二角鹅眉锦大刀”,就是指刀面层层叠叠的浪纹尖角。可见古代阳江人就已掌握波纹钢冶炼技术。

  据博物馆导游张芷莹介绍,清朝初期,阳江县城打铁巷一带就集中了十数间打铁铺,除生产菜刀外,同时还生产禾镰、镰刀、布剪、日用小刀、剪等。制作一把传统工艺的阳江小刀,要经过选材、入钢、打刀、热处理、收尾等十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由于阳江地处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处,川流不息的各国贸易航船,在港口补给、对船只维修护养,给民间也带来参与海上贸易的机会。老刀匠何全利通过海上丝路渠道,获得西方优质铁矿石用于刀具打造,“文武刀”深受厨师钟爱美名远扬;老刀匠梁季芙通过海上丝路学习先进技术,研制出一种硬度适宜、薄不卷刃、锋可刮须、不易生锈、一刀多用的牛角柄小刀,取名“季芙小刀”,在全国小刀评比中获奖,并送世界博览会参展,被公认是一流产品。从此,阳江小刀闻名海内外,推动了阳江制刀业的迅猛发展。

  今天的阳江,已建立起小刀、菜刀、剪刀、套刀、多用钳,以及配套的特种钢、塑料、电镀、机械设备生产全产业链。全市五金刀剪企业1500多家,占全国的一半以上,日用五金刀剪产量占全国60%,出口占全国80%。产品远销欧、美、日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阳江每年举办的国际刀剪博览会,已成为世界五金刀剪制品销售展览中心、信息交流与企业合作平台,使阳江成为举世公认的“世界刀剪之都”。在今年10月举行的第14届中国(阳江)国际五金刀剪博览会上,来自世界50多个国家、国内20多个省份及港澳台地区的客商超过1万人,经贸签约项目总金额156.8亿元,比去年增长20.6%。(本报阳江12月27日电)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海南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