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对未来30年的一次“掐算”
2015-12-25 06:37:07
 

《必然》[美]凯文·凯利著周峰懂理金阳译电子工业出版社

  凯文·凯利被人们视为网络文化的发言人和观察者,他是《连线》杂志的创始主编,也是黑客大会的发起人,更是互联网经典之作《失控:机器、社会与经济的新生物学》和《科技想要什么》的作者。

  近日,凯文·凯利再出新作《必然》,介绍科技这个“新生物”的基因特征、所思所想、行为规则和未来走向,此书可以看作他对人类未来30年命运的一次“掐算”。

  ■本报记者 顾学文

  12条道路,“新物种”的变迁路径

  为什么人们看重凯文·凯利?

  因为他曾给中国互联网发展带来极大的启发:是他第一次在《失控》中提示人们,要用生物学而不是机械学的角度看待这个世界;也是他第一次在《科技想要什么》中提出,科技本身就是一个生命体。而在新书《必然》里,他全面介绍了科技这个“新生物”的基因特征、所思所想、行为规则和未来走向。既然我们每一个人都将在互联网科技这个新生物的“身体”里展开自己的生命历程,那么,阅读《必然》便显得很有必要了。

  凯文·凯利在书中为人们指出了这个“新生物”不断变迁的12条道路。

  形成 机器将会更新自己,随时间慢慢改变自己的功能;

  知化 把人工智能置入普通事物中,才能带来真正的颠覆;

  流动 想要在全新的领域中成功,就要掌握新出现的流动性;

  屏读 屏幕无处不在,持续扩展人类的阅读量和写作量,世界上所有的书籍终将由互联的词语和理念连接起来;

  使用 对事物的使用变得比占有更为重要;

  共享 将从未被共享过的东西进行共享,或者以一种新的方式来共享,是事物增值可靠的方式,未来30年最大的财富可能就出现在这一领域;

  过滤 内容扩张得越多,越需要过滤,以便使注意力聚焦;

  重混 对已有的事物重新排列和再利用,未来30年最重要的文化产品和最有影响力的媒介将是重混现象发生最频繁的地方;

  互动 未来所有的设备都需要互动,如果有什么东西不能实现互动,它就会被当作“坏掉”了;

  追踪 自我追踪的范畴将涵盖人类的整个生活;

  提问 答案变得廉价,而问题变得更有价值,提问比回答更有力量;

  开始 这个新物种已经开始了,但也仅仅是个开始。

  科技发展,必然带来四个“必然”

  凯文·凯利眼里的未来究竟什么样?

  一如书名,他认为在未来二三十年里,科技的发展必然会给世界带来四个“必然”。

  一是分享。无论你做什么,做之前都先问问自己,如果让更多人分享会怎样?在传统的拥有经济里,人们需要先把东西据为己有才能使用,而在按需经济的世界里,只需通过分享就能使用它。那些优秀的大型技术公司,本身不拥有重要资产,比如大型的互联网媒体公司并不拥有自己的媒体内容,最大的零售商阿里巴巴并没有自己的库存,最大的连锁酒店Airbnb并不拥有自己的房地产。

  分享经济有不同的创新模式:优步模式可以应用到各个领域;而众包、众筹也是分享的一种模式,人们可以用众包的方式造车——分享制造和创新,也可以用众筹的方式创业——分享资金和股权。

  二是互动。书是固化的、精确的,而屏幕正在创造的是信息的流动,杂乱而开放。屏幕和屏幕之间存在着互动,比如电视、手机、iPad这些屏幕之间内容的流动与共享。

  与以前用手指敲击键盘的方式不同,我们现在在用身体与屏幕互动。比如有一款手机,它可以感知人们的眼睛,辨识人们在看向屏幕的哪里,并了解人们的情绪。根据这些信息,屏幕做出相应的变化,实现和读者的互动。

  未来人们会和一些虚拟的同事一起工作,有虚拟的文件、虚拟的工作台,人们用手指、声音、动作去和它们互动。总之,增加产品的互动性可以给产品带来增值。

  三是流动。数据通过连接而成为流动的数据,数据储存是静止的,而数据流动是活跃的。计算机行业最初的桌面、文件、目录都是静止的;之后的第二阶段是出现了网络;现在,人们正在跨向下一个发展阶段,页面、文件、视频和声音,正在以流的方式上传、下载,数据像液体一样不断流动。

  以数据流为前提,跟踪变得无处不在。当一个人进入大厅时,大厅里所有的广告界面马上根据他的情况来定制广告内容。凯文·凯利强调,未来如果数据不是实时的,就很容易被人们忽略。

  四是认知。把智慧赋予事物即认知。Google有一个人工智能软件,会看图说话,能够理解图片的意思,并把它组织成语言。Google还在训练人工智能如何玩电子游戏,这个训练不是教人工智能如何玩游戏,而是教人工智能自己去学习如何玩游戏。

  拥抱变化,未来才不会弃我们而去

  “必然”是一个强烈的措辞,足以引起人们的警觉。而且,凯文·凯利的“必然”更有他自己的定义。他在自序中写道:“由网络组成的遍布全球的网络是一种必然,但我们所采用的因特网的具体实现就不是必然……长距离传输语音信息的电话系统是必然的,但iPhone不是;四轮车辆是必然的,但SUV不是;即时信息是必然的,但推特不是。”

  凯文·凯利的“必然”是一种动能,是正在进行中的科技变迁的动能:过去三十年里塑造数字科技的强劲浪潮,还会在未来三十年中继续扩张、加强。

  当然,变化并不全都受人欢迎,也并非所有人都欢迎变化。面对变化,有些人选择退回原位,或者对变化加以阻挠。比如,当因特网让音乐和电影的复制变得轻而易举时,好莱坞和音乐产业就开始尽其所能来阻止人们复制,但实际上他们只是成功地把顾客变成了敌人。

  任何禁止的做法最多只能暂时有效,从长远来讲则违背生产力的发展。睁大眼睛,以一种警醒的态度来拥抱新科技则要有效得多:虚拟现实正在成为现实,我们无法阻止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改进和创造新的商业,从而抢走我们现有的工作……或许有些和我们最初的动机相悖,但只有拥抱这些科技的再造和重组,与这些科技协作而非阻挠,我们才能最大程度地获取科技所要给予我们的。

  无论是从法律层面还是从技术层面,凯文·凯利都不反对对新兴发明加以监管,以避免真正、而非假想的伤害。但他认为,人们首先应该深度参与,亲身体验,然后谨慎接受。唯有如此,未来才不会弃我们而去。

  读完《必然》,你或许会发现,这是一本很难归类的书,既不是科技作品,也不单纯是思想作品,而是一个人倾尽心力,在“掐算”未来30年人类的命运。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解放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