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教科书上凝聚报国心
2015-12-25 06:37:08
 

《文化拯救:近现代名人与教科书》吴小鸥著商务印书馆

  ■陈华文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科书塑造着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在文化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文化拯救:近现代名人与教科书》一书,梳理了在近现代100多年的时间里,中小学教科书的变迁历史,为我们回望近现代教育的过渡与转型,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中国漫长的农耕社会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天下读书人都是捧着四书五经苦读。鸦片战争之后,尤其是甲午海战战败之后,国门被迫打开,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接触到西方的先进科学与文化。为了改变中国教育长期封闭落后的格局,他们当中有不少人投入到了教育变革的潮流中。开启全新的教育体系,首要的任务就是编写具有新风尚的教科书。100多年来中小学教科书的变迁,从一个侧面见证了中国从传统到现代社会的过渡与转型。《文化拯救:近现代名人与教科书》一书,便是对这段历史的梳理。

  本书作者吴小欧教授执教于宁波大学,曾出版《中国近代教科书的启蒙价值》《百年中国教科书图书说》《中国近现代教科书史》等作,在教科书理论研究领域独具见解。《文化拯救》 一书,讲述了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16位大学者编写教科书的往事,其中包括严复、蔡元培、陈独秀、胡适、林语堂、叶圣陶等人。这些名人尽管社会身份不同,政治主张各异,但在教科书编写方面都颇为用心,留下了个人印记。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科书塑造着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在文化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论在哪个国家和地区,采用什么样的教科书,一直是知识界和普通大众关注的热点。清末国家的积贫积弱,民族的危机四伏,促使人们寄望于效仿与引进西方的教育教学方式,走教育强国之路。

  本书以《张之洞:古稀之年的新锐视野》开篇,叙述了清末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主导教科书革新的往事。提起此人,很多人会想起“汉阳铁厂”,但其实他不仅是中国近现代工业的奠基人,也是推广新式教科书的践行者。当时已年过七旬的他,认为日本中小学开设唱歌课的教科书颇有新意,于是,他也仿效编写了《张相国新撰唱歌教科书》,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本以官职命名的教科书,也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在教科书中引入了“德智体”的内容。因为这本教科书不仅教孩子们学音乐,还借歌词进行了文化与道德方面的教化。该书主要内容由“学堂歌浅释、中国大地形势歌、军歌”等三部分组成,歌词朗朗上口,如:“教体育,第一桩,卫生先使民强壮;教德育,先蒙养,人人爱国民善良;教智育,开愚氓,普通知识破天荒。”

  张元济是书写现代教科书的第一人。书中《张元济:中国现代教科书之父》一章,深入论述了张元济为现代教科书发展所做的贡献。他之所以能在教科书领域施展才华,和商务印书馆这个平台密不可分。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与北京大学一起,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1903年,张元济进入商务印书馆,大力选用“海归”和具有真才实学的年轻人,开始着手编撰教科书。按照学期制度,商务印书馆在张元济的带领下,编辑初等小学堂和高等小学堂的修身、国文、算术、历史、地理、格致等教科书,每学期一册,全套教科书定名为“最新教科书”,共97种149册。“最新教科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套依据现代学制、学年学期、学科分类编写和出版的现代教科书。

  叶圣陶不仅是著名作家、教育家,还是首屈一指的编辑家。从民国到新中国,他潜心编写中小学国语、国文、语文教科书,是新中国教科书之父。《叶圣陶:养成儿童正确精神》一章,分析了叶圣陶编写教科书的思想和主张。1930年,叶圣陶进入开明书店工作。为了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他决定利用自己的文学功底,为小学生编写一套全新的国语教科书,这便是后来家喻户晓的《开明国语课本》。这本教材所选的400多篇文章,由他一人创作,漫画家丰子恺配以清新活泼的插图,使得该教材成为教科书中的经典之作。该教材出版后10年内重印40多版次,甚至还在数年前再次引发学生和家长的热捧。

  通读本书不难体会到,那个时期的知识分子是如何心怀“教育报国”的梦想并付诸行动的。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解放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