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上午,厦门市湖里区金安社区的活动室很热闹。一堂来自专业教练的瑜伽课,让平时很少运动的居民们彻彻底底地放松了身心。
课后,11岁的小林和奶奶一起,在告示板上贴了个笑脸。
每周,这儿的社区书院都有不同的课程。如今,几乎所有的居民都是这儿的学员。
有“标配”,更细致服务居民
亮堂堂的大教室,门口贴着课程表,还有意见簿、学习园地——这些,都是湖里区为社区书院提出的“标配”。
不过,对来这里上课的居民来说,硬件好,软件更重要。金安社区书院有46名老师,提供20多种不同的课程。“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学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还能接触那些原本想也没想过的课。”63岁的鲁阿姨表示,自己在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她还告诉一起玩的朋友一起来上课。
除了来自市、区的专家讲师团,社区还努力整合和培育出一支适合社区居民的专业授课团队。周锡声老师在退休前曾经在合唱团学习过,如今他把自己所学都教给居民,他的课堂也是“人气爆棚”。
居民们还可以为“社区书院”开“书单”——想要学的东西,只要人多、需求大,社区就尽量满足。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其中,分享学习快乐,定期开展经验总结,逐步提升办学质量,课程有意义、居民有收获。
常交流,居民更有归属感
如今,最让金安社区居民们自豪的是,社区书院已经融入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居民吴海青喜欢拉二胡,他有一个心愿,就是组织一个民乐队,但都未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通过在书院的多次交流,今年9月,一支14人的“小小民乐队”登场了。
“每一次课,都是一次交流。”吴海青说,常态化开展的社区书院活动,让他和民乐队的队员们学习常态化,交流也常态化了。现在,只要社区一办活动,民乐队的队员们都是重要演员,这也带动了更多居民的加入。
金安社区书院学员覆盖面广、参与意识强,为此,社区还组建议事会,组织学员为社区建设出谋划策。议事内容涵盖社区书院建设、社区自治管理、社区服务保障等情况,参加议事会的人员主要由学员中具有广泛代表性和议事能力强的骨干组成。
为提高议事的法律依据,社区还选拔热心公共事务的党员、退休法官吴秀丹担任议事成员,对议事决议提供法律意见。如社区新制定的《金安社区文明行(停)车公约》,就是提交社区书院学员一起讨论和确定的。学员们针对小区停车堵塞主要路段现象、乱鸣喇叭及有车位不停、占用其他公共车位等问题,在公约中进行了规范。
是讲堂,也是更大的舞台
“互联网+”时代,就要有“互联网+”的思维。金安社区的网站、微信、QQ等信息化平台都已经变成了学习的园地,居民有建议更可以在网上反馈,有问题也可以足不出户咨询。
而湖里区委文明办、区缔造办更是发挥了统筹、指导、督促考评功能,定期研究社区书院规划、培训、督导工作,指导各街道社区建好书院,适时考评。
金安社区按照标准化、精细化、常态化、品牌化、信息化和责任化的“六化”标准建设的社区书院,成了居民眼中了不起的品牌。
而湖里区也在大力推行社区书院的建设,今年11月底,湖里区的每个街道都有1个示范书院,年底前区级社区书院中心也将成立。这里是讲堂,也是更大的舞台,带着越来越多的居民,活得越来越精彩。
(东南网记者 邹玒 文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