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22日,北京市拉响了今冬第二轮空气重污染的红色预警。根据环保部专家组的研判,这轮重污染过程从21日起将会加重,预计污染最严重地区可能出现在衡水、邯郸、德州、聊城、濮阳一线,北京市污染程度将有所加重,处于重度至严重污染水平。
尽管红色预警是从12月19日开始执行,但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北京市民并没有感受到很严重的空气污染。12月19日当天,北京市大部分地区的空气质量指数未超过200,也就是没有达到重度污染的程度,而在12月18日,北京不少地区还能看见蓝天白云。
按照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只有预测空气重污染将持续3天以上,才启动红色预警。那么这次在红色预警的首日并未出现预测中的重度污染,是红色预警起到了效果,还是预警级别定高了?
事实上,环保部认为这一轮的空气污染范围还是比较大的。环保部卫星遥感监测结果显示,12月19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灰霾面积为56万平方公里,20日扩大至66万平方公里,重霾面积由36万平方公里扩大至47万平方公里。而且从12月20日晚间起,霾污染有一个开始走高的过程。当时,京津冀及周边地区7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保定、濮阳、德州、新乡、聊城空气质量为严重污染,鹤壁、菏泽、焦作、北京等34个城市为重度污染,而且重污染影响程度和范围均有所增加。
环保部今天发布消息说,12月21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灰霾面积变化不大,重霾面积略有增加。截至目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7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保定、廊坊、邢台等20个城市空气质量为严重污染,北京、济宁、运城等25个城市为重度污染,重污染影响范围基本没有变化,程度继续加重。21日部分时段,保定、邯郸、邢台、石家庄等地出现空气质量指数达到500的情况。
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此前也表示,这一轮污染过程的特点是逐渐演变,12月18日的北京还有蓝天,但到了20日晚间,大气扩散条件持续不利,污染继续加重,北部地区空气质量下滑至中度污染,城区则到了重度污染水平,而南部已经达到了严重污染状态。
从气象条件来看,虽然19日污染不重,但从20日起,将有72小时超过重度污染,符合启动红色预警的条件。
在北京市看来,在19日污染还不是太严重的时候,较早启动红色预警有利于减缓污染聚集。此外,根据环保部的消息,这次不仅北京较早地启动了红色预警,华北地区的其他城市也同步启动了相应级别的预警,区域联动得早,也有利于减少污染聚集。
据北京市环境保护中心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评估,12月19日7时红色预警启动后的24小时内,北京的PM2.5值与未采取减排措施时相比,下降了10%~30%,特别是对削弱污染物峰值效果明显。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柴发合在环保部召开的联合会商会上表示,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北京市及周边地区各相关城市采取应对措施,应急效果初显,PM2.5累积速度大为减缓。
环保部专家组分析说,本次重污染过程,范围比本月前两次大,空气湿度比前两次低,持续时间预计在5天,与前两次相当,污染峰值浓度预计略低于12月初的重污染过程,但与12月7至10日重污染过程相当。
此外,重污染天气成因分析专家组表示,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今年11月以来,北京及周边地区风速平均约1.9米/秒,较常年同期偏少5%;空气相对湿度有较大增加,较常年同期高21%;逆温层偏低,最低在200米左右,远远低于正常1000~1500米的高度,使得大气扩散条件变差。与此同时,冬季大量原煤散烧及机动车、工业污染物大量排放,区域性污染负荷仍然很大。这些情况导致北京及周边地区重污染天气频次和天数明显增多。
在专家眼里,此次给红色预警打出的提前量,究竟发挥了多大作用,还尚未定论。但不少专家都建议,应该认真梳理两次红色预警的减排效果,不断调整公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