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上海九段沙湿地:努力打造国际湿地自然保护区
2015-12-18 18:52:15
 

  新华网上海12月18日电(梁鸿儒)滚滚长江一路向东,从上中游裹挟而来的泥沙在入海口不断淤积,千百年来先后形成崇明岛、长兴岛、横沙岛等多个河口型沙洲岛屿,长江在此也被几度分流,河口沙洲星罗棋布。

  在长江入海口最靠外海的第三个分叉口,有一处新生的河口沙洲,它几乎伴随着新中国一同成长,那就是上海九段沙湿地。这里远离都市,交通不便,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干扰极小,因此它又被人们称为“上海最后的处女地” 与“上海之肾”。

  从上世纪50年代起,在长江径流和东海潮流两种不同水体的相互作用下,它从水下阴沙逐步发育,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逐渐发展成为河口型潮汐滩涂湿地。作为上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九段沙湿地的保护与建设也迎来了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

  从籍籍无名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如今的九段沙湿地,作为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长江江海洄游性动物的必经通道、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停歇点,正成为浦东、上海乃至整个长三角的一张“生态名片”。但在当初,它被重视却有些“机缘巧合”。

  1997年10月,上海市重大项目“浦东机场一期工程”开工建设,为减少对候鸟的生态影响,同时保障航班的飞行安全,上海市在浦东机场东南部隔海相望的九段沙同期进行了“种青促淤引鸟”的生态工程,当时这里栽种了大量的芦苇和互米花草。

  这一次“无心插柳”的举动,却意外使得九段沙得到上海市环境方面专家学者的注意。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署署长孙瑛告诉记者,当时就有学者认为九段沙这个国内惟一基本保持原始河口沙洲地貌及发育过程的重要地区,对研究地球生物演进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重大,呼吁应当成立湿地保护区。

  此后经上海市有关部门邀请专家学者精心论证,2000年3月6日,上海市政府批文成立了“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8月成立了“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署”。

  “当时政策是‘条块共建,以块为主,正确处理,保护开发’,即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业务上受上海市环保局条线指导,浦东新区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 孙瑛说她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和九段沙结缘。

  因为本身就是环保局的年轻干部,再加上是生物学科班出生,在保护区筹备伊始,孙瑛就被组织上抽调到新成立的管理署工作。但这对事业刚刚进入稳步上升期的她来讲,却有一种茫然。有同事跟她开玩笑说,那就是一个养老的地方。

  孙瑛的茫然,并不是来自她要放弃原来令人羡慕的职业和收入,而是当时的她对九段沙几乎没有什么了解。“那时的九段沙大家并不熟悉,而且它和崇明岛的实际情况并不一样,如何保护也没有经验。”孙瑛起初甚至一度以为浦东三甲港周围的芦苇荡就是九段沙。

  那一年,32岁的孙瑛和两名创业者带着一纸批文开始了新的征程。

  孙瑛清楚地记得她借渔民渔船首次登岛的情景,那是2000年的10月18日,在渔民的带领下,经过海上颠簸2个多小时后,她第一次亲眼看到了地图上都尚未标出的九段沙。时逢初秋,漫漫芦苇青黄接天,掠空水鸟戏水鱼蟹,微风徐来,恍若世外桃源。

  这番美景深深地打动了孙瑛,她也是从那时起立志决心保护好这片素面朝天的原生沙洲。孙瑛说,怎么把九段沙保护好,并不是件一蹴而就的事情。

  经过不懈努力和多次野外科学考察,孙瑛和她的团队完成《九段沙科学考察集》《九段沙湿地图集》等一手调查资料。2005年7月,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经国务院办公厅批准,晋升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填补上海没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空白,此后2010年又被联合国授予环境友好型城市示范项目。九段沙湿地和孙瑛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了不少荣誉,九段沙也真正被大家所熟知。

  九段沙湿地保护需立法支援

  不过,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知名度的不断提升,却并没有让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署的工作人员感到喜悦,对他们来说,名气太大可能并不是一件好事,反而会带来一种隐忧。

  九段沙湿地的珍贵,就因为它是原生态的,在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的旁边有这样一处没有人工干扰的原生态沙洲湿地,在世界范围内也屈指可数。要保护好这样一块“宝地”,名声越大他们的压力也就越大。

  名气大了,意味着登岛的人员可能会增多。九段沙面积大且没有围挡,门户大开,一些偷偷捕猎的渔民往往趁着涨潮,就可以四面八方涌上九段沙。这些年,虽然九段沙管理署联合公安、渔政、海警、边防等十多个部门建立了执法网络,但孙瑛表示,对渔民的管理和执法这些年一直让她头疼。

  上世纪70年代初,当地的渔民就一直在九段沙附近海域劳作。保护区成立之后,开始限制这片海域的捕鱼活动,但是当地的渔民并不认同,甚至一度到管理署办公地点闹事。孙瑛顶住压力,和渔民不断沟通,摆事实讲道理,耐心地给他们做普法教育。长久地努力,渐渐得到渔民的理解,如今的九段沙管理署和当地渔民形成了一种良性关系,已经吸收一部分当地的渔民参与协助保护区管理署的工作。

  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办公室主任张泰表示,土生土长的九段沙附近渔民也希望保护区能良性发展,好几次九段沙辖区内差点发生盗猎,当地渔民向管理署提前预警,才得以避免。

  另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是,目前我国关于湿地保护的立法比较薄弱并稍显滞后,这给九段沙保护区的执法工作带来不小难度,立法保护是九段沙保护中比较迫切的一个任务。

  孙瑛说,目前,在国家层面,主要有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但这部1994年颁布实施的《条例》,虽经多次修订,由于对盗猎行为的惩罚力度不够强,起不到威慑作用。与此同时,2003年上海市出台了《上海市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的地方性规章,但这些还是远远不够。

  孙瑛说,现在国内一些地方针对湿地保护立法,纷纷把《办法》升级为《条例》,从政府规章上升到地方法规,对保护区内的不法行为起到了很大的遏制作用,而九段沙管理署也正会同有关部门朝这个方向努力。

  树立长三角生态屏障 打造国际湿地自然保护区

  孙瑛对记者表示,九段沙自然保护区管理署目前的主要工作分三个部分,除了上述的“行政执法”外,另外还有“科研监测”与“宣传教育”。

  “美丽的上海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它也需要广袤无垠的蓝天碧野。”孙瑛表示,在上海这座拥有约1800多万人口的大都市,能有这样一片湿地难能可贵。她介绍,国际上现在有很多河口湿地保护区,比如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河口湿地、南美亚马逊河口湿地,而长江作为我国第一大河,类似于上述的国际性湿地也应该有,这对研究上海成陆史,甚至地球生物演进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重大。

  一份数据可以说明,截至2014年底,九段沙保护区内有藻类植物139种,海三棱藨草、芦苇等高等植物52种,昆虫392种,大型底栖动物113种。另外,鱼类有135种,包括中华鲟、胭脂鱼等5种国家级保护鱼类;鸟类205种,包括东方白鹳、白头鹤、遗鸥3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以及小天鹅等21种二级保护鸟类。经过十余年的保护,九段沙湿地动植物种类及实有量也在持续增加,尤其是濒危物种及实有量正在逐年递增。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九段沙湿地保护区的存在更是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九段沙不仅是申城之“绿肾”,是阻挡赤潮、海啸、龙卷风、海水倒灌等袭击的安全屏障;同时它还有助于调节上海气候,甚至对全球气候变化也具有一定的影响。此外,九段沙一年可净化污水7亿吨,好似一家庞大的污水处理厂,其生态效益远远超出人类对其开发利用而可能获得的经济效益。

  有专家曾经算过一笔账:九段沙湿地的碳汇能力每年能达到349757.3吨,相当于平衡了12万辆燃油轿车每年释放的二氧化碳量,仅此一项,上海每年就可从九段沙获得1000多万元的生态价值。

  眼下,九段沙湿地正以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国家级湿地生态示范基地”为总目标,努力争创联合国“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以及“国际重要湿地组织”两块世界品牌。2014年初,保护区启动了加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申报工作。

  孙瑛说,把九段沙打造成国际性湿地保护区需要时间积累,事情做好了,自然水到渠成,这个过程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参与支持。围绕这一目标,管理署既在保护上下功夫,又在管理上寻求创新。

  在浦东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九段沙管理署在三甲港码头建立了融“科研、宣教、执法”为一体的中心基地。通过高科技手段的运用,突破传统的‘标本+图片’的展示模式,向市民零距离展示了九段沙的草木鱼禽,使人们了解九段沙,爱上九段沙。

  管理署还计划在每年的“2.2世界湿地日”、“6.5世界环境日”,以及中国传统文化节日,加大对九段沙的科普力度;并逐步开展湿地科普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进公共场所等活动,让更广泛的人群关注湿地,注重环保。

  孙瑛说,保护九段沙湿地并不是几个人的事,这是社会上每一个人的事。只有通过科普改变人们的思想,才能进一步改变他们的行为。当真正做到“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有责”之后,才能真正走出一条政府与社会共同参与的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之路。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新华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