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东城区瘦身健体 为古都注入活力
2015-12-11 03:56:16
 

  疏解5家市场超过15万平方米、2500商户,外迁12家工业企业,否决1488个禁限项目进入……

  本报记者 祁梦竹 通讯员 乔斐

  东城区,疏解5家市场超过15万平方米、2500商户、7500人,外迁12家工业企业,否决1488个禁限项目进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强化首都核心功能,提供了最好的契机,”东城区区委书记张家明对记者说,“通过疏解我们有了辗转腾挪的空间,为恢复古都风貌、增加公共服务、提升城市文化品质提供了机会,为古都注入活力。”

  市场退市,古香古色的胡同回来了

  “晨钟暮鼓”的钟鼓楼之北,有一条豆腐池胡同。胡同里,有一座灰砖灰瓦的“大屋子”。“刚上班头一次来时,我看挺恢宏,以为是座庙宇或道观。”在附近工作的小王说,“进门一看,乱糟糟!台球厅、网吧、菜摊……地上都是泥,是个大市场。”

  “这就是宏恩观旧址。”产权方北京市标准件工业集团公司负责人说,“但自上世纪80年代初,大部分空间成了小商品市场。”

  “疏解非首都功能、京津冀协同发展,为这里带来了新生。”该负责人说,2015年初,作为人口疏解、改善民生、提升钟鼓楼区域形象的豆腐池胡同环境改造提升工程成为东城区重点工作。

  在政府主导下,产权方与商户达成了疏解意向,并对这里进行了修缮和基础设施提升,山门前种下绿植,古观面貌焕然一新。

  “恢复风貌后,我们也要为它注入新元素。”该负责人说。市场退市了,胡同安静了。东城还为平房区制定了业态目录,今年就有1488个项目被否决。“疏解为保护风貌、为百姓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张家明说。

  工厂外迁,文化味儿注入老城区

  美术馆后街亮果厂胡同,再也听不到机器的轰鸣声了。“北京胶印厂自1954年在这里建厂。”厂方负责人说,“但车间噪声严重超标和生产环境异味严重等原因,使周边环境较差,对居民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对于区域经济发展也无法提供有效支持。”

  “在协同发展、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大趋势下,我们决定将原胶印厂业务迁出,将厂区内房屋整体腾空,打造主题性高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上个月,“北京剧目排练中心”在这里揭牌,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面向首都文艺团体提供非盈利性排练场所,缓解演出院团多年来面临的排练贵、排练难问题。

  “北京作为首都承担着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四大功能。”张家明说,“通过疏解,将更多的文化注入老城区,强化了文化中心功能。”目前,东城区内的航星机器制造、元隆皮草等12家涉及机器制造、服装制造、印刷等行业的工业企业,已全部外迁,腾出的空间将得到更加科学的利用。

  小摊小贩走了,科技文创空间多了

  今年10月,188户红桥市场的商户办好了退摊手续,“三年内,将一共疏解300商户。”市场负责人说。

  低端商户疏解后,红桥市场已陆续引进了珠宝鉴定中心、珠宝定制中心、原创珠宝设计中心和珍珠体验中心。

  “在疏解中,东城区的市场主体发挥了主动性,”张家明说,“民营企业积极响应,主动依据自身特点积极开展转型,新业态为城市注入活力。”在永外,百荣世贸商城二期的仓储部分已全部外迁,预计年内将腾出10万平方米空间。

  同样在天坛周边,元隆大厦北侧的天隆昌花卉工艺品批发市场也已关停。“利用大厦一层1500平方米的空间,以联合办公的共享经营模式,建设‘众创空间’。”企业负责人说,目前,这里吸引了20家文创科技类创业公司,“明年将建设线上创业服务平台,各类服务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提供给更多创业者。”

  东城区今年共疏解5家市场、2500商户,占全区数量的12.5%,到2017年末,疏解商户数将超过50%,批发物流功能全部外迁。疏解带来新契机,为老城区注入新活力。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北京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