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班牙华媒关注了多名华人在当地租房困难的遭遇,此前,在法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发生的类似事件也有过相关媒体报道。作为开放的中国面向世界的一个窗口,海外华侨华人肩负着重要使命,他们融入当地社会生活时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
艰难的融入
在报道中,两位华人租客都在看房过程中遇到了房东发现华人身份后找借口不愿出租的情况,只能无奈地继续找房。
西班牙华侨华人协会主席毛峰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我认为租房难这种现象是有一定原因的,一方面房东有收租金这方面的顾虑,他们在金融危机后经常收不到房租,风险防范意识有所提高;另一方面,文化、语言这方面的障碍还是比较大,他们更喜欢租给本地人。”
在西华人谢宇智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虽然她已经在马德里生活了六七年,有时和西班牙朋友聊天还是因为没有话题而冷场,依然感觉自己没有完全融入到当地生活。她的一些华人朋友也有类似的感受。
毛峰认为,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是在西华人面对的主要问题,特别是由于第一代华侨华人的主要精力都用在发展事业上,在融入社会方面没有作什么努力,造成了一定的隔膜,这种隔膜现在也并未消除。
这仅仅是海外华人融入当地社会的过程中遇到阻碍的一个缩影。小到衣食住行,大到文化观念,客观地说,在异国他乡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真正融入当地并不是朝夕之间就能简单实现的。此外,在很多地区中国人被贴上了“不讲卫生、素质低、难沟通”的标签,不明就里的外国人可能会产生排斥情绪甚至是敌意,给华人侨胞带来额外的难处。
重要的角色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海外华侨华人在增强祖(籍)国硬实力和提高软实力两方面越来越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身在海外的华人华侨虽然离开了祖(籍)国,但他们仍然带着中国的印记,在外国友人的眼中仍然代表着中国。因此,华侨华人事实上是“中国形象代言人”。如果更多侨胞能够与外国友人建立起良好关系,在朝夕相处中,一些关于华人的误解自然就会消除,中国的国际形象也将得以重建。与此同时,侨胞也是中华文化的传播者,他们将中餐、中医、武术等典型中华文化带到世界各地,通过本土化推广给外国友人。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海外侨胞也将承担重要的辅助作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分布着华侨华人的聚集区,有超过4000万华侨华人在其辐射范围内。通过发挥海外侨胞和华商在所在国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有助于推动“一带一路”的建设。正如国务院侨办政法司司长董传杰在华侨华人与海上丝绸之路研讨会所说,“要充分调动广大华侨华人的优势和积极性,引导他们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他们自身事业发展,助力中国、侨胞所在国和地区经济社会繁荣发展,实现互利多赢”。
可期的未来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国家的发展为海外侨胞提供了“娘家人”的支持,未来融入海外社会的道路总体来说将越走越宽。
近年来,海外华人一改以往在政治领域边缘化存在的情况,积极参政谋求话语权,融入当地政治生活。英国“华人参政计划”团体自2006年成立以来,在帮助华人参选、争取政治权益方面做了很多工作。11位来自保守党、工党、自民党和绿党的华裔候选人参与今年英国大选,创下了英国历届华人参选人数之最。据《英中时报》报道,华人自由民主党两位联合主席于上月发表声明,鼓励有政治抱负的华人参政,将为此提供帮助和辅助。
《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蓝皮书》中指出:“中国国际移民群体是世界上最大的海外移民群体”。目前海外华侨华人总数超过6000万,分布在世界19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侨二代和三代已经成长起来并开始成为侨界的主力军,他们一方面熟悉和了解西方文化,另一方面,在家接受中国式的教育。因此,他们将来有能力成为中西方交流和沟通的桥梁,突破海外对华人的刻板印象,树立起华人的新形象。(吴佳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