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曲静
重销售轻营销、重产量轻品牌、有好产品无好价格的矛盾多年来深深困扰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近年来,我省开始谋划将绿色食品产业从生产能力建设迈向营销能力建设,而培育打造绿博会展会平台,即是提升龙江绿色食品营销能力的一张大牌。用营销力引领“绿经济”、激发“绿能量”,由“种得好”向“销得好”转变,2015绿博会折射出了我省绿色食品产业提升的绝佳路径。
整合“绿”提升“绿”推广“绿”
“哈尔滨世界农业博览会”、“黑龙江金秋粮食交易合作洽谈会”、“中国黑龙江北大荒国际农业机械博览会”……2015黑龙江国际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博览会暨哈尔滨世界农业博览会,整合了三大展会资源。省贸促会副巡视员、省会展事务局负责人李德山介绍,经过前两届展会平台的打磨,本届绿博会整合各种资源,形成合力。其一,整体展示了我省绿色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成就,全面推介我省绿色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优势和投资潜力;其二,四川、山西等8个省组团参展,促进了我省食品加工企业和国内同类企业的交流和合作;其三,俄罗斯、韩国、法国、加拿大、新西兰、泰国、马来西亚、南非等8个国家的食品企业参展,使得龙江绿色食品合作空间进一步拓展,国际化水平得以提升。
企业小散弱,品牌杂而乱,让消费者无从选择,曾是我省绿色食品市场推广中的一大难题。统一LOGO、统一包装、统一产品形象,本届绿博会,“地道龙江”携米、面、油、杂粮、山珍、饮品等六十款产品横空出世。这是由省贸促会和省绿色食品展销协会首倡,五十家股东众筹推出的省域级品牌。“众筹”筹什么?“筹资源、筹智慧、筹人和”,省贸促会会长、省绿色食品展销协会会长鄂忠齐这样告诉记者,这种全新商业模式的引入,就是利用政府公信力为龙江绿色食品背书,用平台思维做大品牌,利用市场已有的黑龙江原产地认知,集我省已经有的龙头企业力量进行品牌共建,渠道共享。“地道龙江”首秀,即受到广泛关注,这是政府公信力、市场基因、互联网思维的全面整合。
战略投资热点瞄向“龙江绿”
中粮集团、恒大集团、北京二商集团等行业领军企业、著名品牌企业、战略投资者以及中国饭店协会等采购商,纷纷活跃在本届绿博会的展馆内、对接会上、论坛中,随着全省绿色食品市场推广工作的不断深入,我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影响力和认知度不断提升,正在形成新的投资热点和广泛关注的投资题材。
“5年内形成2000万吨收储能力、480万吨粮食深加工能力、项目总投资不低于100亿元的合同,打造全国最大的粮食全产业链经营龙头企业,”这是厦门象屿集团与我省签订的合作大单。瞄准“龙江绿”,建立全产业链,近几年,厦门象屿集团与我省合作频繁。2013年9月,象屿股份与我省粮食企业合资成立了黑龙江象屿农业物产有限公司,从事农业供应链运营管理与流通服务。2014年,共发展合作社323个,辐射面积500万亩以上,年加工玉米60万吨、水稻30万吨。2015年,象屿集团在富锦和北安建设两个仓储物流加工园区,共设计仓容能力400万吨、玉米加工能力300万吨,仓容项目投资规模为20.5亿元。
蓝莓、鸭稻米、鹅玉米……龙江绿色产品产业正在用各种方式“吸金”,形成种植、加工、仓储、物流、销售与资本合作的全产业链体系,并由此引领更多的黑龙江绿色食品走向全国。
互联网思维引发体验式营销
互联网思维是什么?迎接“互联网+农业”大时代的到来,省内的参展企业也在探索着这一问题的答案。
“互联网思维就是一切以客户需求导向来做产品”,这是参加“互联网+粮食营销”展区的中米集团董事长卢新宪的体会。展会现场,中米网旗下中米商城推出“东北十大产区”及“私人定制”、“绿说龙江”稻米展示区,工作人员为到场市民讲解东北十大产区地域特点及大米优势,并现场蒸煮米饭供市民品尝,现场体验网上购买流程,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积极参与。
“本次参展,我们推出的是体验式营销,效果非常好。无论是采购商还是市民,大家对十大产区大米和私人定制米都十分感兴趣,尤其是私人定制。”中米商城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研究客户需求,走体验式营销之路,我省绿色食品企业在市场推广中又迈出了新的脚步。香坊端子种植专业合作社携带自己的“端子”品牌蔬菜和稻花香大米参展,理事长赵美花告诉记者,作为土生土长的农业企业,参加绿博会开阔了眼界,了解了客户的需要,这比现场签订单更有意义。
了解客户需求,体验式营销,我省绿色食品企业在绿博会上收获着营销能力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