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黑土地上崛起新农村
2015-09-12 15:11:54
 

  新华网长春9月12日电(记者郭翔)整洁的村舍,统一规划堆放在村外的柴火垛,水泥路边、边沟、路边花卉绽放……这是长白山脉向松辽平原过渡地带的吉林省梅河口市水道镇龙头村的初秋,景色犹如一幅油画。

  龙头村有235户农户,是新农村建设的标兵村。2010年开始,通过政府财政投入和村集体自筹,龙头村陆续投资1000多万元改善基础设施和整治生活环境。

  “水泥路铺到每家门口、明亮路灯竖立道边、统一制作的铁栅栏齐刷刷。”75岁的村民王贵金细数村里发生的变化,“谁能想到几年前村里的路还像稻田一样,下雨天出门要先穿雨靴,到村口的小超市再换上干净鞋”。

  近年来来,中国农村的面貌日新月异,“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的新农村越来越多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在吉林省,截至去年末已累计硬化农村公路6.7万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全省达到绿化美化标准的村屯2万多个。

  “村积累、民自投。”在公主岭市火炬村,15公里的水泥路实现户户通,家家户户都是统一规划的围墙,4个在废弃荒地上建起的文化广场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据点”。

  “整个新农村建设投入了上千万,但省里的资金其实很少,村里和村民拿了大头。”火炬村党支部书记张龙说,“以修围墙为例,村民出材料钱,村里用上级的资金作为工钱,引导村民。而垃圾清运车、体育健身器材则是市里相关部门给配套。”

  “吉林通过探索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农民、社会多元投入新格局,将财政专项资金放大。”吉林省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主任董国权说,10年来,吉林投入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18.4亿元,带动市县两级投入39亿元,并推动涉农项目资金打包,带动各方面投入380.6亿元。

  美丽乡村建设起来了,未来的维修管理资金从哪来?

  长春市新农家村党委书记刘玉成认为,壮大集体经济是不二选择。“道路、路灯、健身器材等设施的维修和垃圾清运都需要费用,算下来一年需要近20万元,这个钱不能向村民伸手,只能通过壮大村集体经济解决。”

  2007年起,新农家村抓住吉林省新农村建设中扶持“一村一品”专业村屯的机遇,利用地处长春近郊的优势发展甜瓜产业。2009年,新农家村成立农产品开发公司,注册“合心宝”牌集体商标,实现产、供、销“一条龙”经营。

  “‘合心宝’甜瓜是市场上普通甜瓜价格的一倍,而且我们不愁卖,客户都是主动上门。”刘玉成说,目前,新农家村有瓜地150公顷,各种温室、大棚和拱棚500多栋,200多户村民种植甜瓜。“村里的农产品开发公司和合作社每年能赚50多万元,厂房出租能赚10万元,加之其他收入总共每年能积累80多万元,这个钱就足够维护管理了。”

  目前,吉林正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屯屯通,普及农村安全饮水,加强农村危房改造,推广生态卫生厕所,实现农村“厕所革命”。“十三五”期间,吉林将着力整治农村环境和建设美丽乡村。实现整市(州)推进新农村3个,整县推进新农村20个,创建美丽乡村300个,打造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100万户。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新华网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