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期待来深建设者拥有公平发展机会
2015-08-24 07:38:03
 

  “宝安这些年的变化,大家有目共睹,这要直接归功于特区一体化”,“80后”社会工作者苏媛在宝安一家社会组织工作已经长达8年,既体会过“关外像非洲”一样的城市环境,又直接目睹了特区外城市面貌、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果。

  特区一体化后城市功能改善明显

  “大概是2007年的时候,我们从石岩坐公交车去了一趟福田,真心觉得那才是真正的特区,有大城市的气派。”苏媛说,等坐公交出了关,立刻从视觉上就能分辨出特区内外的差距,而等下了车,整个生活就迅速进入一种无序的状态。“机动车、行人无序通行,街面房屋拥挤不堪,居住环境恶劣,除了必要的生活保障,想要找一个能够满足精神需求的场所都非常困难”,苏媛说,特区一体化已经五年了,城市功能的改善已经趋势明显,但和很多人的期望相比,还有距离。

  “同样是去银行办事,你在福田、罗湖这样的城区,基本出门就能解决,但居住在石岩这样的片区,想要找到目标中的金融机构,依然是件相对费力的事情。”苏媛说,和原特区内的市民一样享受城市生活的便利,这需要更多的投入和更长的时间。

  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苏媛认为,原特区内外存在的硬件差别,依靠时间可以解决。“任何城市的建设也好,更新也好,肯定需要时间,只要政府的财政投入一直倾斜,未来的宝安龙岗,应该也能建设到福田罗湖的水准,至少不会差很多。”

  真正让苏媛关心的特区一体化,是人的发展机会一体化。“我们这家社会组织,主要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并为这个群体提供必要的帮扶”,苏媛说,深圳能够有今天的成就,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在其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无论是最早一批务工者,还是现在的务工新生代,他们用青春和汗水,推动了深圳的发展”。

  “在特区一体化五年之后,更多的务工人群已然扎堆在宝安和龙岗,而他们顺利融入这个城市,确实存在相当大的难度。”苏媛介绍,她在日常工作中,接触了大量的外来务工群体,相比他们的父辈,现在工作的环境确实改善了不少,因此也少了工伤和其他问题。但与此同时,单调而枯燥的流水线作业,长时间的加班仍然是许多务工者的工作常态,在他们的生活半径之内,能够找到丰富他们精神生活的公共服务还是很难。

  原特区内外管理差距仍较大

  “期待来深圳建设者无论在深圳哪一个角落,都能享受到这座城市的公共福利,他们能够拿到同样体面的工资,能够享受同样的劳动保障,也能够收到同样的法律保护。”苏媛介绍说,最近他们针对聚居在原特区外城中村的劳务工进行了一次生活成本调查时,意外发现很多租住房屋的外来劳务工,常年被迫支付高额水电费。“供水供电部门将水电送到城中村之后,二房东随时自行调整单个租户的水电费标准,这种情况持续多年,但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监管。”苏媛表示,类似的事情在特区内的城中村可能也存在,但情况应该好很多,而这样一个细节,可以印证外来工群体生活之不易。

  苏媛说,作为社会组织的负责人,她因为关爱劳工的工作,经常有机会和政府相关部门、街道、社区工作人员打交道。而从一个现代城市治理的角度来评价,原特区内外依然存在的管理水平的差距。“我也经常以一个普通人的角色去进行政策咨询,但在市里和在街道能够收到的反馈,差距非常大,这种差距除了业务水平,首先就反映在办事的态度上。”苏媛说,面对特区一体化这样一个宏大的概念,她更希望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生活在原特区外的市民,有同样的发展机会,能够享受同样水准的公共服务,同样为这个城市的发展而骄傲!”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南方日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