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独家冠名”激活“一线智慧”
2015-08-24 07:17:47
 

  8月22日,一种名为“国栋收球筒雾化喷淋法”的新型缓蚀剂处理喷淋方法,开始在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采气厂推广应用,发明者正是该厂职工张国栋。

  “林涛仪表升降装置”“海春屏蔽维修法”“海峰发球杆”……用职工的名字命名他们在生产中创新的“小绝活”,这是普光分公司采气厂对职工创新技术、工艺特有的奖励方式。2011年至今,该厂已有21名职工享受到这一殊荣。

  作为国内最大的整装海相高酸气田,普光气田的成功开发,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开发特大型超深高含硫气田核心技术的国家。随着气田全面投产,生产难题日渐增多,探索和解决生产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成为企业平稳发展的关键。

  “基层职工是生产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们既熟悉生产工艺流程,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有发动更多人贡献‘一线智慧’,企业才能创造更多更好的效益。”谈到实施以职工名字命名创新创效成果的初衷时,普光分公司采气厂厂长张分电说。

  职工在进行技术创新时,经个人申报、基层推荐、专家评审,那些集创新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一体的成果就可以用自己的名字来命名,并被推广应用到生产中。这项制度肯定了职工的首创精神,让参与创新的技术工人得了实惠、出了“名气”,经济和精神上实现“双丰收”。

  “长义解堵法”由采气厂101集气站站长周长义发明,该发明成功解决了站场液罐装车管线频繁堵塞的“老大难”问题,在全厂推广以来,每年节约成本近50万元;李忠武和蔡睿借鉴注射器的使用原理,利用自制的拉杆和吸脂桶组成灌注“三件套”,成功解决了阀门保养难问题,并申请了国家专利。

  “一线智慧”得到“独家冠名”,更多的基层“金点子”正在被激发出来,不断落地生根、发芽结果,成为企业创新创效的不竭源泉。目前,该厂共有400多名职工参与其中,96项基层发明被评定为优秀创新成果,直接创效2300多万元。③11

  □本报记者宋敏本报通讯员李志辉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河南日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