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青海海东:分类式管理开创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新格局
2015-08-16 08:37:17
 

  新华网西宁8月16日电(记者马勇)青海省海东市顺应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结合农村党员队伍现状,积极探索分类式管理办法,初步形成因人定岗、因人施教、因势利导的农村党员管理新格局。

  据了解,海东市对农村党员分类式管理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

  对有职党员实行“目标式”管理。对在村“两委”和村级配套组织中担任职务的党员,进一步明确分工和职责,每个班子成员与其所属的党支部、村委会等签订目标责任书,围绕具体职责和村级事务提出年度工作目标,并向村民作出公开承诺,做到人人有责任、个个有目标。

  在此基础上,根据目标任务和承诺事项完成情况,对其进行年度考核,组织群众测评和党员评议,听取乡镇党委的意见,确定考核等次,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村“两委”班子工作实绩、兑现奖惩和考察培养后备干部的重要依据。

  对无职党员实行“定责式”管理。对不担任村级组织职务的无职党员,着眼于“搭舞台”“建载体”,采取因人设岗、因岗定责的办法,让无职党员主动“领岗”,每一名党员在明确岗位责任的基础上,向全体村民做出具体承诺,根据自身能力专长积极服务于村级各项事务。

  截至目前,海东市共有44523名农村无职党员参与“设岗定责”活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法规宣传、治安维护、民事调解等岗位,让无职党员自己选择参加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特色党小组,积极在村级事务中发挥作用。西沟乡复兴村党支部生猪屠宰贩运特色党小组8名无职党员搞生猪屠宰贩运,户均年收入达4万余元。前河乡芒拉核桃专业合作社党支部3名无职党员开展薄皮核桃种植、销售和推广,并为本社360名成员提供技术服务,带动了群众增收。

  对老党员实行“关怀式”管理。对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老党员,在每年“七一”和元旦、春节等日子开展走访、慰问活动。近3年来,海东市共慰问走访老党员3296人次,覆盖面达85%以上。同时,他们还注重向老党员宣传党的支农惠农政策、维护社会稳定等内容,鼓励老党员积极参与村务监督、民主管理、培养中青年党员、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等工作。

  对贫困党员实行“帮扶式”管理。对因缺少劳力或因病、因灾导致家庭收入较低、生活困难的党员,安排乡村两级党员干部与其开展结对帮扶,通过精神扶志、物质帮困和技能帮扶,提高发展生产和脱贫致富能力。

  海东市普遍建立“党内关爱救助基金”,年均发放资金达10万余元。各乡镇党委通过协调解决扶贫项目、贷款、民政救助等方式,每年重点帮扶5-10户困难党员家庭,强化农业实用种养殖技术、务工技能等内容的教育培训,帮助其加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保证其掌握1—2门致富技能。在每年考评时,根据其主动改变贫困现状和完成承诺事项情况,进行群众测评和党员评议,确定考评等次。三年来,海东市共帮扶贫困党员4098名。

  海东市是青海省主要农业区,农村党员相对集中。近年来,正是通过分类式管理,海东市初步形成了因人定岗、因人施教、因势利导的农村党员管理新格局,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也逐步开创出规范、有序、从严的新态势。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新华网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