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辅导室要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2015-08-12 18:43:00
 原标题:教育部:中小学心理辅导室要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原标题:教育部规范中小学建心理辅导室 要求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李琳):自我封闭、抑郁、焦躁,甚至由于学习压力大萌发出自杀念头……近年来,有关未成年人各种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近日,中国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指导各地加强和规范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要求心理辅导室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预防因心理危机引发的自伤、他伤等极端事件的发生。

  您刚才听到的,是太原第38中学的学生在学校专门设立的心理辅导室里向心理辅导教师做心理咨询。

  为了让学生遇到的问题能够及时倾诉与解决,这所学校去年建立了心理咨询室,有专职教师负责和专门的工作计划。心理辅导室分为团体咨询室和个人疏导室两个部分。在团体咨询室里,前来咨询的学生在沙盘上可以随意摆一些东西,创设一个画面,老师会根据画面反映出的内心世界,对同学们进行心理疏导。

  学生们对学校建立这样的心理辅导室非常满意:“觉得学校开设这样的心理咨询室对我们非常有帮助。”“我们心情不好的时候据可以来这里咨询老师。”

  据介绍,心理辅导室还会不时地对学生和家长进行调查,了解大家在心理方面的需求,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心理学研究所所长俞国良三年前曾组织课题组对6万多名中小学生的样本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10%的小学生、15%的初中生和18%-20%的高中生存在心理行为问题,而这些问题主要和学习、自我认识、人际关系以及生活社会适应等有关。

  2012年,中国教育部发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在中小学建立心理辅导室。这几年,相关工作在包括太原第38中学等在内的各地中小学陆续开展。俞国良说,目前心理辅导室已经成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但由于心理辅导老师匮乏等原因,当前各地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的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心理辅导室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心理辅导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另外,适合中小学心理健康问题检测的标准化工具,再加上学校领导重视不够,虽然各个地区颁布了地方性的心理辅导室的标准,但是作为教育部层面,必须对全国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的建设进行规范,这样才能够科学和可持续发展。”

  教育部此次印发的《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对心理辅导室的位置、环境布置、基本配置、管理规范、经费投入等提出具体要求。比如要求心理辅导室的使用面积要与在校生人数相匹配;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均应开放,课间、课后等非上课时间应有一定时间向学生开放,并安排专人值班;至少应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等。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俞伟跃表示,《指南》还对心理辅导伦理提出了具体要求,规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辅导过程中要保护学生隐私,禁止给学生贴上“心理疾病”标签:“在辅导过程中严格遵循保密原则,保护学生隐私,但在学生可能出现自伤、他伤等极端行为时,应突破保密原则,及时告知班主任及其监护人,并记录在案;谨慎使用心理测评量表或其他测试手段,并在学生及其监护人知情自愿基础上进行,禁止强迫学生接受心理测试,禁止给学生贴上“心理疾病”标签,禁止使用任何可能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仪器设备。”

  《指南》强调,心理辅导室应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在出现危机事件时能够做到发现及时、处理得当,给予师生适当的心理干预,预防因心理危机引发的自伤、他伤等极端事件的发生。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心理学研究所所长俞国良表示,《指南》规定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对于今后评估全国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成效,以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具有参照意义。他认为,除了严格遵循《指南》中的共性问题与配置标准外,各地的中小学校也可以因地制宜地开展心理辅导室建设工作。“比如城市和农村的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师资力量就是不一样的,但是心里辅导专业性要求很高,有一些条件比较差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与校外专业机构合作的方式,为学生老师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服务。有条件的可以采用专职辅导老师,没有条件的采用兼职的形式。”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国际在线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