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基层干部)“老百姓就是他的生命之根!”——追记青海省已故原副省长尕布龙
20世纪70年代末,尕布龙(右)利用每年春节回家的时间替牧民放牧(7月22日翻拍)。 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新华网西宁8月10日电(记者陈凯、庞书纬、孙铁翔)2011年10月8日,一个降霜的秋日,一位85岁老人,在青海西宁静静地走完了一生。
老人去世近三年后,青海当地媒体评选“影响青海历史人物”,原本不在候选人名单中的他,却在短短几周内受到数千群众联名推荐,最终高票当选。他,就是青海省原副省长尕布龙。
树木参天,是因为根须深植大地;丰碑巍峨,是因为立于人民心中。尕布龙已化作高原人民心中永不磨灭的巍峨丰碑。
“心里装满了老百姓的疾苦”
“省城有个好乡亲,他就是副省长尕布龙;他家是农牧民办事处,一天接待人无数……”
这首传唱在百姓间的青海花儿,歌颂的是尕布龙家中的“牧民店”。
上世纪70年代初,尕布龙离开工作近20年的黄南藏族自治州,来到省城西宁担任省畜牧局局长。
“他特别关心牧区老百姓,老百姓也信任他。到西宁之后,老百姓来看病经常在他家歇脚,一来二去,他家就被人戏称‘牧民店’,不仅一分钱不要,谁要是看病没钱,他还会出钱帮忙。”时任尕布龙秘书的袁兆盛说。
1975年夏,时年35岁的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牧民才合力,被诊断患上了肝包虫病,必须尽快医治,她和丈夫连忙去西宁找尕布龙。
“我住院手术一个多礼拜,又在西宁休养了三个月,都住在尕布龙大哥家。他家里每天都有很多看病的牧民,黄南、海北、海南的都有,甚至还有玉树、果洛的。”才合力说。
1979年,尕布龙担任青海省副省长,本应搬进通水通电的省政府家属楼,可尕布龙并不情愿。“省政府家属区进门要登记,他担心老百姓找他不方便。”袁兆盛说。
1988年,青海省政府办公区与住宅区分开,尕布龙才答应搬家。
直到2006年,由于尕布龙年事已高、肺心病加重,“牧民店”告一段落。据粗略估计,三十多年来,住过“牧民店”的群众,不下六七千人次。
1926年11月,尕布龙出生于海北州海晏县一个贫苦牧民家庭。1949年9月家乡解放,他于次年1月参加革命,195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生前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尕布龙深情地写道:“我曾是个放羊娃,在党的培养下,当上了副省级领导干部。我牢记党的宗旨,一生从没忘记党的培养和人民的养育之恩,心里装满了老百姓的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