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中国聚焦:中国打造东北虎猎物繁育“基地”吸引“王者归来”
2015-07-29 20:02:00
 原标题:中国聚焦:中国打造东北虎猎物繁育“基地”吸引“王者归来”

  新华网长春7月29日电(记者张建 高楠)29日是全球老虎日,世界自然基金会、吉林省林业厅和吉林省汪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启动了东北虎猎物繁育“基地”,吸引东北虎及东北豹“王者归来”。

  东北虎是世界十大濒危野生动物之一,目前仅存不到500只,主要分布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中国东北地区的山林中。东北豹属金钱豹东北亚种,是目前世界上最为濒危的大型猫科动物亚种之一,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动物红皮书列为极危物种,其野生数量只有50只左右,大部分生活在中俄边境地带。

  当日,在汪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仓林场108林班,汪清自然保护区鹿种源繁育中心正式启用,作为东北虎的猎物繁育“基地”,该中心迎来了55头纯种梅花鹿。据悉,中心占地面积1350亩,一期投资60万元。

  世界自然基金会东北办公室高级专员李潜说,“自2012年世界自然基金会与汪清合作开展东北虎猎物引入项目以来,在东北虎猎物补充过渡驯养场扩散半径内,持续监测到野生东北虎、东北豹繁殖家族,该中心正是在上述基础上建立的。”

  中国东北原始红松阔叶混交林曾是野生东北虎赖以生存的家园。然而,由于长时期的大规模采伐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东北虎数量急剧下降。

  国家林业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姜广顺表示,猎物种群是东北虎恢复、重返和定居长白山区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驯养繁殖可向野外持续补充马鹿、梅花鹿种群,直到建立能够满足东北虎豹需求并可自我维持的野生猎物种群。

  据了解,截至目前,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吉林汪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野放了多批猎物,以期吸引东北虎归来。

  李潜表示,世界自然基金会和汪清将以繁育中心为核心建立不同级别的管理区域,实施不同程度的种群监测和反盗猎巡护,确保野生东北虎猎物种群得到切实有效的恢复。通过规范性管理、可持续运营和不断繁育释放来补充猎物种群,打造东北地区优质的马鹿、梅花鹿种源扩散基地和野生动物救助中心。

  2013年,在吉林长白山区的汪清县兰家林场,巡护员发现一只梅花鹿喉管被咬断,身体其他部位没有明显外伤,专家从其伤口判断,它可能是遭到大型猫科动物——东北虎或东北豹的袭击。

  2012年7月,首批经DNA鉴定品质优良的12只马鹿和22只梅花鹿作为野生东北虎豹的猎物,在汪清县兰家林场被野放。由世界自然基金会与吉林省林业厅、汪清林业局合作的中国野生东北虎定居示范项目也随之启动,旨在对该地区的野生种群形成补充。

  专家认为,虽然取得初步成功,但梅花鹿和马鹿在该区域的密度仍旧很低,世界自然基金会希望继续通过猎物恢复项目,帮助该地区建立梅花鹿和马鹿的自我恢复种群,为野生东北虎豹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实现东北虎豹的定居和繁衍。

  石全华表示,随着试点项目进一步实施和完善,世界自然基金会希望可以在整个长白山地区开展和推广该东北虎猎物野生种群的恢复模式,加速重建健康完善的生态系统。

  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物种项目主任范志勇指出,俄罗斯有很多栖息地,但东北虎在俄罗斯已接近饱和状态,中国东北地区的长白山地区、完达山地区、大兴安岭地区都非常适合东北虎扩散和定居。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新华网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