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我和你,约出乡村新风尚
2015-07-14 06:28:44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如何推进社区建设,提高村民自治是重点,而村规民约正是实现村民自治的重要手段。今年3月,浙江全面推动村规民约、社区公约制订修订工作,涉及2.8万多个村、3200多个社区,各地亮点纷呈。

  村规民约,历来就像是一份“乡土文件”,因为有着深厚的民意基础,符合乡村的发展实际,再加上本身就蕴含着村民自己的智慧,所以在协调村民之间的关系,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以及乡村的文明建设,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评比美丽庭院”、“常回家看看”、“积极参与古村落的保护”......行走在安吉乡村,我们一路听到了各村新的村规民约,字字句句中,不仅直指农村发展的新问题,也体现了农村的新风尚。

  清晨,安吉县上墅乡龙王村,村民任子万去竹林里除草。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天他背上了锄头,重拾人工除草法。

  “以前一说到除草,就想到用草甘膦等农药,喷一喷,省力又省事,但会给林下植被造成毁灭性破坏。”任子万说,“新的村规民约,第一条就规定禁止在本村范围内使用禁用的除草剂、农药,我举双手赞成。”满头大汗的他对新的这条约定竖起了大拇指。

  在安吉,188个村已经完成村规民约的修改。其中,不仅与时俱进地融入“五水共治”、“生态家园”、“三改一拆”、“平安创建”等党委政府力抓的中心工作,还破除了农村的许多陋习顽疾。

  村规民约,如何应对现代乡村的治理,促进新乡风、新民俗的发展与形成?如何以此协调村民之间的关系,保持乡村的和谐与稳定?

  非改不可,一个村长的期待

  龙王村四面环山,满山的竹林青翠葱郁,清澈的溪水潺潺流淌,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在上墅乡“慢生活”的休闲旅游半径内,龙王村吸引了众多都市人的眼光,全村经营农家乐就达40多家。

  在游客眼中,龙王是个名副其实的美丽乡村,但在村长朱丽英看来,这还远远不够。她已经习惯每天到村里“巡查”一番,长年累月,在她的手机上,记录下许多人没有看到的情景——公路两旁随意堆放着山上砍下来的毛竹,造成道路堵塞;村民随意毁坏公路两旁的绿化带;许多村民除草仍旧使用草甘膦,污染了土壤和河流……让朱丽英苦恼的是,村里三番五次劝阻村民也没有见到成效。

  “重修村规民约一直是我心底的一个梦想,原来的村规民约早就跟不上时代,确实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这位38岁的年轻女村长有着和龙王村一样清秀的脸庞,说起村规民约,却是斩钉截铁,她铁了心要带它重回龙王。

  所以,当今年5月安吉全县推开制定修订村规民约工作时,朱丽英着实兴奋了好一阵。她清晰地记得村里第一次召集村委委员、村民代表、生产队长就制定村规民约提出意见时,不少村民也主动要求参加,50多人将会议室挤得满满当当——

  “你们看,龙王溪里的小鱼小虾游回来了。但是,任由我们怎么努力,螃蟹就是回不来,这说明我们的溪水还是有问题的。究其原因,肯定是多年来除草剂惹的祸。应该禁止使用除草剂。”多名村名代表都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不使用除草剂,人工除草肯定不行,现在人工成本太高了,况且有时工人都找不到。”村里一名生产队长提出了异议。

  “除草剂危害大,污染短时间内还无法清除,为了我们生存环境,为了子孙后代,我们也要禁用。”村里其他几名生产队长立即反驳。

  ……

  新修村规民约,每个人都很有话说,原本一个上午的讨论会延长到了一天。朱丽英和其他村委委员对当天的会议记录整理之后,有了长达6页3千多字的村规民约初稿。“我们在征求意见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宣讲村规,让村民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争取他们的尊重和认同。”朱丽英说,如村规中拟禁止电、毒鱼,村干部就有针对性地去了解有电瓶的村民的意见,“否则规定了做不到,就成了一纸空文。”

  经过两个多月的反复碰撞讨论和6次修改,最终,龙王村新版村规民约在村民代表会议获得全票通过,得以落地施行。

  朱丽英长长地舒了口气。

  共同心愿,一群村民的情怀

  “父母不辞辛苦烧饭喂养我长大,我却从来没为父母烧顿饭,也不知道父母喜欢吃什么,我感觉很汗颜,这个重阳节,我要回去为父母烧顿饭,尽尽孝。”长年在外地开店的安吉孝丰镇赋石村村民莫承高今天在网上认真读了读新修订的村规民约,当他看到“常回家看看,为父母烧顿饭”这一条约定时,感慨万分。

  赋石村有留守老人600多人,近年来,村民生活逐渐富裕,新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老人不愁吃穿,唯一期盼着孩子能常回家看看。

  “子女们在外创业拼搏,有些十年都没回家一趟。而留守老人又不愿离开故土,他们甘愿孤寂地守候,也不愿影响儿女们在外创业拼搏,这就是伟大而无私的爱。”赋石村党总支书记程品良说。

  赋石村历来重孝,其所在的孝丰镇,也是个孝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古镇,二十四孝中的“郭巨埋儿天赐金”、“孟宗哭竹冬出笋”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均出于此。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一直着力挖掘传承弘扬孝德之风,建孝文化主题公园、孝文化馆和孝子长廊等,使得孝文化在人们的生活中自然得到了传播、发扬;开发出孝子饼、孝子茶和孝子酒等“孝字号”文化产品,让孝文化渗入到点滴生活中。如今,把“常回家看看”列入村规民约,这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把这列入村规民约,主要是提醒村民不但要常回家看看,还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孝顺父母。”程品良说,烧顿饭是件很小的事,但对父母来说,能吃上一顿子女烧的团圆饭可以重温家的味道,因为外出子女回家和老人相聚的时间很有限。

  “除了关爱留守老人,今年,新的村规民约有了更多的人文关怀。外嫁的女儿不再是泼出去的水,她们也可以落户本村了。”赋石村妇女主任胡道珍翻开40多年前制定的村规民约说。

  据她回忆,修改前的村规民约制定于上世纪70年代,其中烙着许多“时代”的色彩。根据老的村规民约约定,嫁出去的女儿,必须在6个月之内把户口迁走,这条老规矩让一个个嫁出去的女儿被迫“远走他乡”,无法享受一个村民应有的权利。

  在这次的修改中,取消了这一不合理也不合情的约定,不管女子是否外嫁,落户都按照国家户籍管理规定执行。

  量身定制,一个村庄的共识

  10年前,鄣吴镇鄣吴村有了一个巨大的发现。

  这是一块古碑,让当地人引以为豪的,不仅因为上面的字系近代著名书画大师吴昌硕所书,更有深远意义的是,其内容是关于禁止砍伐森林树木、保护环境的村规民约。

  抖落陈旧村规的岁月浮尘,照亮的是当下的发展路径。如今,这一块“阖村公禁碑”已经竖立在安吉县城生态广场,其告示寓意是:希望每一位安吉人能像一百多年前的先人一样,时刻不忘生态保护。

  在鄣吴村,新版的村规民约也继承了“阖村公禁碑”上对自然的敬畏和保护。近几年,安吉白茶打出了名牌,价格也一路走高,看到了这一片树叶中的商机,家家户户在房前屋后都种起了白茶。

  “毁林种茶,既造成植被破坏,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且不利于白茶生长。”鄣吴村村委主任鲁仲根说,这几年,毁山种林的现象层出不穷,虽然一批毁林种茶的违法行为得到了惩治,在山林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有少数村民因法律意识淡薄,小面积毁林却屡禁不止,破坏了山林生态系统。

  “将禁止毁林开荒列入村规民约迫在眉睫,必须让大家形成共识,才能长期有效地杜绝。”鲁仲根说,在之前的村民大会的讨论中,这一项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他们约定,未经上级有关部门审核批准,不毁林开垦种植茶叶或其他经济树种;严禁在生态公益林,水源涵养林,坡度25度以上山体,省道县道两边第一山脊线进行毁林开垦,否则按每平方米30元进行生态赔偿。

  在鄣吴村共18条村规民约中,处处透露出新风尚、新生活。“新的村规民约涵盖了村民生产、生活、村庄建设等方面。从‘墙上画’到‘口袋书’,渗透在我们每个村民的心中。”63岁的村民李西银说,这次新修的村规民约很接地气,弘扬什么、舍弃什么,让人一目了然。

  这几天,村里参加高考的孩子们陆续收到了录取通知书,民政专员张贞慧的办公窗口前经常有村民来问询奖励的事项。

  原来,在新版的村规民约中,“鼓励村民注重文化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是一项重要内容。比如高考被第一批录取的,给予2000元奖励;高考第二批录取的,给予1000元奖励;攻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给予3000元奖励;攻读博士研究生的,给予5000元奖励。

  “鄣吴村从明清以来就耕读之风盛行、人才辈出,还诞生了近代艺术大师吴昌硕。”李西银对此忍不住点赞,“这种导向好,以后鄣吴的大学生更会感恩家乡。”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来源 | 浙江日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