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透视多媒介环境下高校宣传格局
2015-05-25 09:23:00
 

  原标题:透视多媒介环境下高校宣传格局

  ■孙黎黎 唐韵霞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更新和新兴媒体的不断涌现,逐渐改变了日常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对传统媒体的生产方式和生存形态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何打造互联网环境下的宣传思想工作新常态?我们要进一步统筹平台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提升人员素质,形成“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发布、多渠道传播、多平台互动”的工作格局。

  高校媒体融合“一站式”服务

  作为宣传思想文化协调配合工作机制,我们可以根据文字、图片、视频、资讯等素材类别,统一采编制播中心分别设置“采编+责编+主编”等岗位,并与媒体平台一一对应,依托后台集成的统一工作数据库,实现素材采集、存储、加工和传播等一站式服务,打破以前分散采集、重复采集、传播受阻、方式单一、成效不明的工作壁垒。该机制可以实现“两个融合”:一是全媒体融合,从平台定位、栏目规划到内容遴选,有效统筹了网络、报纸、广播、电视、微博、微信、橱窗、报栏等新老媒体,避免了同质化建设,实现了差异化竞争,推进了全媒体矩阵建设;二是全素质融合,作为平台建设的责任主体,各采编责编岗位须对平台和栏目主动思考规划和建设维护,兼具采、写、摄、录、编等能力,以适应融合媒体岗位的流通与互动。

  重新定义高校宣传工作要素

  统一采编制播中心采用扁平化运作模式,是采编流程的一次重构,更是高校宣传工作的一次再造与转型。采编中心可以依托宣传文化工作联席会议,定期沟通学校宣传思想工作重要信息,确保校院两级渠道畅通、资源共享;同时,在校内组建以“新闻通讯员、理论联络员、舆情信息员”为主体的宣传工作队伍,切实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探索,西南政法大学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三个要素进行了重新定义:一是树立用户理念,区分在校师生(含留学生)、离退休老同志和校友等不同对象的关注重点,进行分众传播,确保精准投递;二是打造优势平台,着力打造以学校官方微信为核心的平台集群,整合利用校内媒体平台;三是发动全员宣传,健全完善“大宣传”工作格局,深化院部合作,实现“用户至上—产品生产—平台建设—渠道拓展—用户培养—营销策略”的无缝对接。

  打破千篇一律的传统宣传模式

  如何适应互联网环境下传统媒体生态颠覆性变革和师生接受信息方式的巨大改变,进一步提高宣传育人功能?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思考:一是在内容选择上,要区分不同媒体的特质和受众对象的差异,加强策划,注重选题,既有及时性的,又有阐释性的,既有短小精干要点式的,又有深入挖掘故事性的,打破“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单调局面;二是在平台建设上,要充分运用移动终端,构建起涵盖网络、报纸、广播、电视、微信、APP等多种媒介的立体式传播体系,形成纸媒、网媒、屏媒、移动媒体有机联动、相互促进,各有侧重、各具特色,实现差异化传播,提高到达率。(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宣传部)

  (来源:中国教育报)


编辑:小微

来源 | 中国教育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