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练中的省艺校学生。 省艺校 供图
■ 本报记者 郭景水
在省艺校2015的招生手册中,一项名为“3+4”的琼剧招生项目格外引人关注。据介绍,入选的学员在省艺校免费学习3年后,可直接升入海南师范大学再学习4年,毕业后可获得本科文凭。这也标志着琼剧专业将首次拥有自己培养的大学生。省艺校校长陈军告诉记者:“琼剧是海南独有的文化遗产,省艺校作为全省唯一培养琼剧人才的专业艺术院校,将会抓住这一机遇,让琼剧专业教育再上新台阶,带动全校教学水平的提升。”
近年来,省艺校充分发挥国有专业艺术学校的优势,积极与外界交流,在内部管理、师资力量和观念更新等方面深下苦功,教学软实力不断提升,成为我省文艺人才培养的一支重要力量。
转变观念 精心建设特色专业
“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外,我们还成立了琼剧加强班,利用晚上的时间给他们上课,这些人将是海南琼剧未来的中坚力量。”采访中,陈军毫不掩饰他对琼剧教学的重点关注。在担任省琼剧院院长期间,他就对琼剧后备人才的匮乏深感忧虑。当他来到省艺校后,琼剧专业教学工作成为他关注的重点。要提高教学水平,首先要改变观念。
陈军告诉记者,由于当前琼剧市场只注重生、旦角色,导致不少学生观念发生偏差,不愿意从事其他行当,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陈军告诉记者,琼剧艺术要想获得传承和发展,一定要有齐全的行当设置和表演程式,这是在不少兄弟剧种身上充分应验了的客观规律。
为此,该校双管齐下,一方面引进兄弟剧种的优秀教师,为琼剧教学注入新鲜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同时,不断选派教师前往中国戏曲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高等学府深造,提高教学水平;另一方面,通过选拔优秀学生成立加强班等办法,有意识地培养各个行当的人才。
“现在琼剧专业可以培养自己的大学生了,这更加增强了我们的信心。”陈军说。除了琼剧专业外,美术设计也是省艺校着力打造的龙头专业。陈军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培养实用型人才,学校在老校区成立了设计创意园,吸引设计公司入驻,学生可以在这些公司实习,让教学工作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保持该专业在全省的领先地位。
引进人才 打造一流师资队伍
不久前,省艺校派出专人前往北京参加北京舞蹈学院的毕业生推介会。“目前已敲定两名北京舞蹈学院毕业生来省艺校工作。”陈军说,省艺校要想提高教学质量,老师的水平至关重要。近年来,该校不断提高教师的准入门槛,舞蹈专业必须是北京、上海、广州等舞蹈专业高等院校毕业生。“目前我们舞蹈专业已经有5名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的老师,师资力量丝毫不逊色于省内任何高校。”陈军告诉记者。
在引进优秀人才的同时,省艺校也加快了“走出去”培训的步伐。近年来,该校先后选派一批琼剧、舞蹈、声乐、美术、民乐等骨干教师到各高校深造学习。各专业骨干经过再次的系统专业学习,对所学专业的教学法及专业理论有了显著改进和提高。对此,省艺校声乐教研室主任梁志深有感触。梁志2003年至2006年留学于乌克兰敖德萨国立音乐学院,获得音乐艺术硕士学位。她告诉记者,在国外留学期间,不仅学到了科学的发声方法,更借鉴到了他们先进的教学课程和教学经验。回国后,她根据学生的情况量身定制教学课程,帮助学生找到自己最漂亮的声音,使得原本属于短板的专业得以迅速提升。
据介绍,目前省艺校共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3人,高级职称教师19人。多年来的师资队伍建设已经让省艺校尝到了甜头,在全国和省内的舞蹈、声乐、美术以及形象设计技能大赛中,省艺校多次斩金夺银、成绩斐然。
狠抓管理 形成规范奖惩机制
一手抓教学、一手抓管理,这是省艺校在提升软实力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的措施。陈军告诉记者,他刚到省艺校时,发现琼剧专业部分老师晚上随民营剧团演出挣钱,通常都是后半夜两三点才回家,严重影响了第二天的正常教学。为此,学校进行了专门整顿,规定老师参演剧团必须是国有剧团,每年演出场次不得超过60场,每场演出必须在凌晨1点之前返回海口。如果发现有违规行为,将会面临严重处罚。
这一举动在省艺校引起较大震慑,私自外出演出现象得到了根治。学校趁热打铁,相继出台了有关管理规定,每个岗位都制定了目标责任和具体的奖惩措施,出现问题后可以按章办事。在严格纪律的同时,学校还根据艺术学校的特点,下放管理权限,保证教学工作健康有序进行。
陈军说,现在学校已经逐步形成了讲专业、重教学的氛围,立德树人成为培养合格中职生的首要目标,师生们的积极性普遍高涨,对未来充满了自信和憧憬。
(本报海口5月11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