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成都“路怒”事件:一次全民预警
2015-05-12 02:03:00
 

  原标题:成都“路怒”事件:一次全民预警

  生活没有假设,它每天都在现场直播。在成都“路怒”事件中,我读出了自己的影子。观照自我内心,比纠缠他人的错更值得我们去做。

  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事件昨天又现转折,在网上传出的被打女司机卢某《致歉信》中,这位已成“千夫所指”的女司机对其行车中的鲁莽和不理智行为诚恳道歉,并称“错就是错”,自愿受罚。

  这起事件可谓一波三折:先是打人者遭到一边倒的谴责;其后,女司机卢某被打前连续变道且碾轧实线的视频曝光,舆论反转。到了“第三季”,女司机及其家属在公开言论中疑似骄横塞责,引发部分网友不忿,“人肉搜索”启动,事件有些失控。

  从公共舆论平台上观察,在“路怒”这个焦点之外,举凡“网络暴力”“私力救济”“个人隐私保护”“马路文明”等社会问题,皆在这一事件的讨论中发散开来。一时间,众声喧哗。从各项议题的指向来看,女司机卢某处于绝对劣势,这个“路怒事件”中的“被害人”成了种种不文明行为的代言人。虽然卢某被网络声讨并不冤,但她确实承载了众多本应由其他不文明驾驶者承担的指责。

  昨天,卢某在《致歉信》中也有了换位思考,她在痛陈“深知网络暴力、人肉搜索带来的伤害”之外,也特别表示“不希望男司机与其亲属遭遇同样的境遇”,并“恳求大家能到此为止”。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但生活没有假设,它每天都在现场直播。很多“路怒”事件发生在特定情境之中,容不得把当时的环境设置为事后的若干天冷静之后。我们这些看客,也该时时提醒自己:在围观别人之间的舆论攻防战之后,也该对自己过去的类似的错误致个歉,并为未来我们在进入特定情境之后还能及时想起卢女士的遭遇而刻下一个印记。

  不管别人怎么看这起“路怒”事件,反正我从中收获良多。据说很多司机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认知:在路上,凡是比自己开得慢的,都是蠢货;凡是比自己开得快的,都是傻×。这种心理认知是开斗气车的根源。在成都“路怒”事件中,我读出了自己的影子。再碰到开得慢的,我会想他可能刚学车;再碰到开得快的,我会想他可能有急事。总之,我得礼让礼让。这无关面子,也无关心中的某股“气”。从大了说,这关乎公共安全;从小了说,这关乎的是个人素质和个人利益。

  因卢女士《致歉信》的表达与前几天的话语风格迥异,遂有网民指称《致歉信》系别人代写。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即便《致歉信》确为代笔,那也是以卢女士之名发出,代表了她的姿态。难道不允许她改变吗?难道她的道歉不正是多数网民的期待吗?至于她内心真实的认知如何,大可听其言观其行,犯不着先入为主来个“有过推定”。

  “路怒”事件喧嚣日久,成就了一次“路怒”危害的全民预警。双方当事人都已道歉,围观者也该散去了。观照自我内心,比纠缠他人的错更值得我们去做。

  相关报道见A16版

  本报特约评论员王云帆

  (来源:京华时报)


编辑:小微

来源 | 京华时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