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干部驻村好不好 村民心里有杆秤
2015-05-09 06:04:12
 

本报记者成嘉廷特约记者杨聪

  今年2月,印江县委办干部任林驻村时间即将结束,昔蒲村的村民,采取联名上书的方式,恳求把他留下来。同时在挽留信上按手模印的,还有与昔蒲村临近的三村村的群众。

  村民用心里的那杆秤对任林驻村工作表现“秤”出了高分。

  去年3月,任林住进朗溪镇昔蒲村的“干群连心室”。一年来,他倾情帮扶,为民解忧,为村里办实事,赢得了村民的认可。

  “要搞好发展,就要先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刚到村,任林便开始谋划为村民的果园修产业路。

  果园没有产业路,柑橘、李子等水果不能及时运往市场,常使村民蒙受损失。得知这一情况后,任林跑来10多万元项目资金,在果园里新修和硬化了2000多米产业路。

  去年7月中旬,印江遭受持续暴雨灾害。降雨导致朗溪河河水暴涨,位于河岸的昔蒲村部分果园被淹没,还危及临河而居的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任林七个昼夜没有合眼,和村民抗战在抗洪抢险的前线。

  暴雨过后,任林想到了修复防洪堤。经过与水务局对接,他要来160多万元资金,修建了420米长的防洪堤,有效保护了昔蒲村60多亩果林和100余栋房屋。

  “他不仅解决了8个组的人畜饮水,帮助村里的小学完善基础设施,而且还经常走访慰问困难群众。”昔蒲村支书田井付说,“他做事踏实,群众心里也踏实,都很认可。”

  三村村以传统种植为主,去年人均收入才2000多元,而且2014年还被定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而与之紧密相连的昔蒲村却有近2000亩经果林,每年仅水果收入便达600多万元。

  如此差距引发了任林的深思。去年7月,他多次深入三村村走访调查,组织村支两委召开座谈会,倾听群众声音,深究贫困根源,最终制定了“强村带弱村”的帮扶思路。

  在三村村,任林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抓基层党建,提高了村支两委的战斗力;第二件事就是促成了三村与昔蒲两村的联手发展。

  “联手发展不能仅停留在口号上,要让老百姓有收入。”任林说。因此,昔蒲村把水果育苗基地建到了三村村,让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和在基地务工,增加收入,同时也提高三村村群众的发展意识。

  “今年计划在三村村发展1000亩水果,实现与昔蒲的连片种植。”任林说,目前三村村已经摘掉了“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帽子,预计两三年内能摘掉贫困的帽子。

  “留下来,是群众对我的信任,也是群众发展的愿望。”对于村民的联名挽留,任林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留下来。

  今年,任林把驻村帮扶的思路从“输血式”转向“造血式”,帮助两个村搞好产业联建,发展好产业,让“强村带弱村”实现同步小康。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来源 | 贵州日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