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木》剧照
本报记者 牛春梅
“给我来一个甜甜圈,一杯咖啡。”“不好意思甜甜圈没有了,咖啡请稍等一下。”5月2日、3日两天晚场的中场休息时,天津大剧院歌剧厅服务台的咖啡、甜甜圈格外受欢迎,欧洲戏剧大师陆帕的作品《伐木》正在歌剧厅演出,5个小时的演出让许多人都需要补充能量继续下半场。
原本许多观众担心自己坚持不下来,结果发现越看越精神。该剧将于本月6日、7日移师北京世纪剧院,想挑战一下自己观演耐力的观众可别错过。
6小时马拉松“聚会”意犹未尽
《伐木》是陆帕去年推出的新作品,改编自著名作家托马斯·伯恩哈德的同名作品,是伯恩哈德根据自己的一段真实经历创作而成的,真实而毫不留情地剖析了他所在的奥地利艺术圈。
伯恩哈德的这部作品曾被认为是无法改编成戏剧作品的,因为小说始终使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这种叙事很难在舞台上呈现,如果变换角度又很难忠实于原著。而陆帕则通过舞台上的空间设置和影像的叙述解决了这个难题。
去年的林兆华戏剧邀请展上,陆帕的《假面·玛丽莲》曾令国内戏剧人惊艳,这一次他的到来更是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编剧过士行、导演孟京辉等戏剧人甚至等不及这个星期在北京的演出,“五一”假期就赶到天津会陆帕。国家话剧院、中央戏剧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院团和院校也都集体买票去观摩。
近5个小时的演出,可以说还是颇为沉闷的,但却很少有人进进出出,剧场工作人员也不用忙着制止拍照。晚上21时30分是一般话剧演出结束的时间,但《伐木》却刚刚演了一半。除了少数观众对陆帕失去了耐心而中途离场外,大部分观众都在补充能量后继续开始欣赏下半场。
更为难得的是,5月2日晚上开始的演出到5月3日零时20分才结束,但仍然有200多名观众留下来和主创进行演后谈。从舞台上的一个纹饰到导演的某个手法,观众的问题细致而认真,整个演后谈又持续了近一个小时结束。当最后主持人不得不宣布结束演出时,场内还有很多高高举起的手。
这场近6小时的戏剧聚会,直到5月3日凌晨1时左右才在众人意犹未尽的品评中结束。
高明“厨子”用时间酿戏
“我觉得陆帕可能是时间‘色盲’。”天津大剧院总经理钱程说,5个小时的演出时长对中国观众虽然颇为挑战,但陆帕并非刻意为之。而且5个小时在他的作品中并不算是长的,《素描》要7个小时,《马耳他》则要分成三个晚上去看。
中场休息时,编剧过士行也凑到服务台准备买杯咖啡提提神。他说自己确实有点困了,而且5个小时对腰本来就不好的他也是巨大挑战,但陆帕和演员们还是让他舍不得离开。
过士行说,这5个小时其实是一种“折磨”,“这部戏用一句话就能说明白,就是一群艺术家从一个艺术家为什么死,谈到自己为什么活。陆帕就像剧中不断重复的《波莱罗舞曲》一样回旋往复讨论这个话题,用这个来折磨观众,但因为演员特别好,导演也很棒,整场演出就像是特别和谐的演奏,让大家乐于被这么折磨。”
在钱程看来,《伐木》这出戏就像是一道南方的菜,“比如醉鸡、醉虾就一定要把鸡和虾在酒里浸泡到一定时间,味道才能出来,食客才爱吃,陆帕其实是一个高明的厨子。”而陆帕在舞台上呈现的高明其实来自于他在幕后的认真。首演当晚的演后谈,陆帕没有出现,因为连续3天的舞台调试让老头儿病倒了。“每个场景他都要调试很久,舞台的角度、灯光的冷暖,精细得就像在做一件雕塑。”看着陆帕用几个小时调试一个场景,钱程对这个老头儿是打心眼里的敬佩。
因为《伐木》要在7月参加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所以道具无法运到北京,天津大剧院只能在国内重新制作。陆帕对其中一把椅子的挑剔,就让钱程认识到了他的严谨。原本剧院从美国订到了一把和原来那把一模一样的椅子,但陆帕却嫌它太新了,没有岁月沧桑的感觉,最后还是一把借来的古董椅子满足了他的要求。
票房堪忧也要全力以赴
“我是坐在座位前面的地上看完了5个小时的戏。”《伐木》去年11月在波兰克拉科夫古城首演时格外受欢迎,演出的剧场里没有固定座位,大家都要去抢座位。原本抢到座位的钱程,因为害怕自己犯困出去买了一杯咖啡,回来之后就没座位了,只能和其他100多位观众一起坐在地上看,“5个小时坐下来,我的腰两个月都没缓过来。”
和波兰的热闹相比,陆帕在中国国内受到的待遇稍稍有点冷。
因为陆帕希望观众都能够离舞台近一些,所以天津大剧院此次只开放了歌剧厅第一层、第二层的座位,可容纳1600人的剧场只对外销售700多张票。也许是因为陆帕的大师之名,在国内还仅限于相对专业的圈子里,《伐木》的票房并不好,每场演出售票也就400张左右。5月6日、7日在北京的演出票房也令人担忧。
面对这样的票房,钱程已经不那么着急了。“对一个剧院的运营来说,好的内容和好的市场都很重要,但好的内容更为难得,既然我们能够把这么好的作品带到中国来,那么就像陆帕一样全力以赴地去做,不必再问是赔是赚。”让他欣慰的是,今年陆帕的演出比去年稍稍好了一点,现场又多了一些生面孔,“你能看到现场有了更多会心的呼应和笑声,这些都是以前没有的。”
天津电视台导演马千原本对陆帕并不是特别“感冒”,但这次观看《伐木》却让他“路转粉”:“许多导演是在导戏本身,而陆帕超越了表演层面,导出来的是一种气场和格局。”他提醒北京观众,看这部戏一定要有一点马拉松精神,“很多人会坚持不下去,但坚持下去的人都不会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