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五号进行发射场地综合演练,所谓合练就是把整个火箭发射流程走一遍,除了不点火其他都按照正式发射的要求进行,以此来检验火箭、发射场和支持系统是否存在问题。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近日透露,将于今年中至明年上半年间,组织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任务,其中预计于今年第三季度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2020年前后完成中国空间站建造任务。
3月11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高级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顾逸东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即将发射的天宫二号与当前在轨运行的天宫一号都属空间实验室,基本规模差不多,但“与天宫一号相比,天宫二号更为正规。空间一号主要是作为目标飞行器和神舟飞船进行对接,在这个过程中,交会对接技术得以检验,并成功应用。在天宫二号上,这些成熟技术就被用来开展包括空间科学和应用的实验。在此基础上,航天员在天宫二号上将驻留更长的时间,同时开展很多科学实验工作,实验的数量和范围比在天宫一号上开展的更多。”
提及天宫一号、天宫二号以及在2020年建造完成的空间站之间的区别,顾逸东介绍说,空间站是一个全新的阶段,天宫一号、天宫二号主要是在多方面发展技术、积累经验,为建造和运行空间站做准备。他表示,空间站是一个全新的大系统,和空间实验室有非常大的区别。“空间实验室是单舱段的,8吨左右,用于支持短期有人参与的空间活动。而空间站由三个舱段对接后成为一个组合体,每个舱段都是20吨级。所以需要发展大火箭,只有大火箭研发成功,才有可能发射空间站的舱段,从而建造空间站。”同时由于航天员在空间站上停留的时间更长,因此他们需要更多的训练、积累更多的经验。
“空间站规模更大,装载有效载荷的能力也比较强,将在轨道上运行十年以上。所以空间站安排的项目更多,已经确定了若干个科学和应用的方向和主题,涉及空间科学和应用的大部分领域,比如说空间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同时在空间微重科学方面分了几个方向,包括在微重条件下开展流体科学实验、燃烧科学实验,空间材料科学实验、基础物理实验。此外还有空间天文、空间物理和空间环境研究,以及从太空对地球观测,对地球系统进行研究;还有一些前沿技术实验等。”
至于航天科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惠及民生之间的关联,顾逸东说,空间科学和应用对推动产业升级、发展新兴产业有重要作用。他举例说,通过对航天员在太空骨质疏松问题的研究形成的药物和技术,国外已经将治疗药物商业化,用于老年人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很有效,我国也有类似的成果转化。此外在空间站上开展的微重力流体、燃烧、材料、生物技术等科学研究,也将为地面许多工业加工过程、高效清洁燃烧、提高动力系统性能、发展新的生物制药、进行材料设计和新材料制备等产业应用和科技发展产生广泛的影响和推动。【环球时报记者 郭媛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