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国内新闻
中国将建空间站发“光学舱”:视场是哈勃300倍
2016-03-08 15:15:00
 

  “大量卫星因燃料耗尽废弃在轨道上,如果能对其维护升级,将催生一个新产业。”全国人大代表、军委装备发展部副部长张育林3月7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透露,我国2020年前后建成的空间站将具备维护在轨卫星等其他航天器功能。

  中国将发射类似“哈勃”的单独“光学舱”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十三五”要强化创新引领作用。

  据张育林介绍,按照计划,中国在建造空间站的同时,将发一个单独的“光学舱”,在功能上类似“哈勃”太空望远镜,但视场是哈勃的300倍。光学舱将与空间站保持一定距离进行共轨飞行,需要补加推进剂或维护升级时,与空间站交会对接,由航天员操作。

全国人大代表、军委装备发展部副部长张育林

  “光学舱”在轨10年间,将以不低于“哈勃”望远镜的精度,拍摄到40%左右的宇宙空间。张育林认为,利用这些数据,我国科学家有望在宇宙起源、发展、进化等世界前沿科学领域取得突破。

  据了解,哈勃空间望远镜长13.2米,重11吨,最大直径4.2米,于1990年4月24日在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由“发现者”号航天飞机成功发射。它处于大气层之上,因此影像不会受到大气湍流的扰动,视相度绝佳又没有大气散射造成的背景光,是天文史上最重要的仪器之一。截止2015年4月,在轨25年的哈勃望远镜已经运行了13.7万圈,累计54亿公里,执行了120多万次观测任务,观察了超过38000个天体,直接或间接通过哈勃望远镜的成果而发表的科学论文数目,达到12800篇,包括几项问鼎诺贝尔奖的成果。最近,这台老当益壮的望远镜又“闪耀”了一回:它发现了来自134亿光年外的星系GN-z11,让天文学家们看到了大爆炸之后宇宙中诞生的最早一批星系。

  美国当年主要靠发射航天飞机对“哈勃”太空望远镜等航天器进行维修,在航天飞机全部停飞的情况下,对在轨航天器维修已成为一大难题。据悉,哈勃望远镜将于2020年至2030年间坠落地球。

哈勃空间望远镜

  张育林说,中国空间站这个独特的功能设计,将使在轨航天器维修升级成为可能。特别是大量游荡在太空的废弃卫星,价值动辄数十亿元,如果能够“起死回生”,将创造难以估量的价值。

  空间飞行器在轨服务系统将带动中国航天“更经济”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其中一项是“深空探测及空间飞行器在轨服务与维护系统”。

  全国政协委员、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主任、中科院院士包为民当天表示,“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的重大航天项目,是中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转变所必须掌握的核心科技,其中空间飞行器在轨服务与服务系统将带动中国航天“更经济”。

  为何要搞在轨服务与维护系统?包为民解释说,目前中国所有的卫星、空间基础设施都是一次性使用,不能维护,不能在轨进行升级换代,这使航天项目费用高昂。空间飞行器在轨服务与维护系统的成功,将带动中国航天器的重复使用,降低航天成本。

  “太空经济不是发几颗卫星就完了,要通过卫星上天、地面应用带动产业发展。”包为民建议,中国应加强太空经济的顶层设计,一些重大项目要整合,一些重大项目要深化论证、尽快启动,才能有机会赶上或超越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观察者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